我区创新社会化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热点。虽然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社会公众首先质疑的是监管的不力和监管部门的缺位。虽然存在一线执法力量不足和执法手段缺失等客观因素,但毋庸回避的是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的总体效能不高,“跟在媒体后面执法”,查而无功的现象并不少见。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区工商分局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探索食品安全社会化监管新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打造食品安全服务品牌,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工商监管社会化。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保障广大人民利益,通过调动社会资源、利用社会化的公众制约机制,对社会经济活动加以影响、控制、引导、调整,并为社会公众所接受,最终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监管模式。面对日趋复杂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任务,区工商分局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社会化监管。
“一车两棚”开到居民身边
月坛南街上的万方西单超市门前人头攒动,一辆专业的食品快速检测车停在空地上免费为消费者检测刚刚购买的蔬菜等食品,旁边还有两个“大棚”,一个在发放食品安全宣传材料,同时提供食品安全的咨询并受理相应的投诉,另一个边播放宣传片边开展食品安全大讲堂,不少在清晨逛完超市的大爷大妈颇感兴趣地走进大讲堂。这就是区工商分局、各街道工商所与区食品安全办公室、区食品安全协会共同开展的“一车两棚——食品安全行动在您身边”活动。自去年5月启动以来,该活动以每周一至两次的频率出现在沃尔玛宣武门店、物美新街口店、家乐福马连道店等我区的大商场超市门前,免费为居民提供食品快检等服务,截至目前,已经举办20次,约四千余人次的居民参加活动。
“大妈,您买的小油菜可以放心吃,农药残留量合格。”活动现场,最受关注的莫过于食品快速检测项目。观看了检测全过程并得到放心答案的这位大妈告诉记者:“以前老担心吃的菜农药多,回家又洗又泡的不放心,这下好了,原来检测是这么做的,长见识。”
此外,咨询投诉和食品安全大讲堂的“两棚”也为居民提供人性化服务。在咨询投诉“大棚”里消费者投诉的食品安全问题将得到与12315一致的服务,2个工作日内与消费者及商家联系调解纠纷,一般性投诉7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食品安全大讲堂陆续提供乳制品、婴幼儿食品、预包装食品、水产品、调味品等标签要求讲座。区工商分局食品科负责人介绍说:“看标签就能分辨食品优劣,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食品,比如买牛奶,巴氏灭菌与利乐装灭菌两种方式有温度和时间的区别,各自优缺点就不同,居民了解了这些知识就能更好地按需购买。”
“一车两棚”活动实现了工商部门与老百姓之间的零距离互动,打造沟通优质平台,从而转变食品安全监管手段,将过去的单一被动式的监管方式转变为双向互动交流机制,加强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沟通,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通过“一车”,公众能亲眼看到工商干部如何对取样食品进行检测,让群众对工商部门食品安全监管有了切身的体会,加强对工商管理工作的了解、理解和支持。通过“咨询棚”,工商部门可以零距离接受咨询、建议、投诉等,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切实听取来自基层最真实的声音,“听民声、集民智、释民惑、解民忧”,及时把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纳入政府决策,指导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通过“宣传棚”,扩大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影响力,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工作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
食品安全“便衣警察”今年覆盖全区
如今,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走进大小食品经营场所的身影越来越常见。不过,也许您还不知道,在我区同时还活跃着一支由12名居民志愿者组成的食品安全“便衣警察”队伍。他们检查我区各商超、菜市场的食品安全,让不法商贩防不胜防。
限于人手、精力及一些客观原因,执法部门开展的市场检查总会有“盲点”,而且执法人员检查时,后面摊主看见了,就会将不合格的食品收起来,“便衣警察”让他们无法如此防范检查,且热心志愿者的加入可以扩大市场信息获取渠道,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去年,区工商分局在全区范围内选聘了6个街道共12名社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员,作为首批试点。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后,分局完善工作方式,充实工作内容,修订了工作规范。12名监控员在专业人员的讲解和演示下学习了甲醛、二氧化硫、硼砂、亚硝酸盐等高风险检测项目的检测原理与方法及不合格食品的下架确认流程。为培养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分局还组织他们参观了专业实验室里检测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的全过程,参加快速检测技能竞赛等活动。完成这些培训和体验后,他们正式上岗,成为一名食品安全“便衣警察”,每月开展两次“便衣行动”。截至目前,12名监控员共送检样品103个,发现问题食品2个,经市局检测确定为下架食品,并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线索、信息,为我区的食品安全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每个月要购买两次果蔬肉蛋,送到工商所进行快检。”在去德胜地区一菜市场的路上,监控员张大妈和记者聊起了她的工作,她还认真地嘱咐记者不要透露她的名字,以便更好地进行“便衣”工作。据张大妈介绍,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员都是街道、社区推荐的志愿者和热心居民,大家对待这项工作特别认真。
走进菜市场,张大妈直奔鲜肉摊,没有多问很快地买了一斤通脊肉。她告诉记者,春节家家户户做饭少不了这个,早就想好今天要送检一块通脊,所以一进菜市场就直奔肉摊,“挑选样品很重要,什么都买,工商所也检测不过来,浪费人力物力,要挑可能有问题的。”对于自己的身份,她表示更多的是为了不让商家防范。
张大妈边挑选需要检测的蔬菜,边注意“可疑”食品,走到一个卖姜的摊位前,她揪了揪记者的衣袖,说:“颜色好像不太对。”就走上前去和摊主攀谈:“多少钱一斤啊?”“这堆和旁边那堆颜色怎么不一样啊?”虽然摊主说便宜的一堆是之前进货剩下的,因为新鲜度不一样而颜色不太一样,但张大妈还是有所怀疑,买了几块姜,单独和通脊肉放在一起。她告诉记者:“正式上岗前,大家都经过区工商分局的培训,掌握了不少食品安全知识,问题食品就是从颜色、气味等方面进行初步判断的。
最后,张大妈走到调味品摊位前,比较了几家花椒大料,购买了她觉得最有可能出问题的一家。她告诉记者,一般蔬果肉蛋每样都会挑一点,之前检测结果都是合格的,“倒是调味品以前没注意过,记得培训时老师说过,调味品里防腐剂含量超标易出问题,所以今天特意选择花椒大料。”
“差不多了,”张大妈说,“咱们去工商所‘快检’吧。”熟练地说着专业术语“快速检测”的简化用词,张大妈确实像名“便衣警察。”走路10分钟,就来到了德胜工商所。张大妈熟门熟路地敲开了快速检测室的门,里面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她。一刻钟之后,里面检测室的门开了,工作人员走出来,向张大妈“汇报”:“没有问题,一一检测过,瘦肉精、农残、防腐剂分别合格。麻烦您帮我做记录。”“好的。”张大妈配合工作人员,记录了购买食品的菜市场名称,食物类别等情况,这才算完成了一次暗访工作。
张大妈告诉记者:“自己担任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员这半年多来,挑选的样品都是合格的,没发现问题产品。我们有的队员就发现了问题食品,开会时区工商分局的同志说快检结果疑似的问题食品有5件,送市里进一步检测确定有问题的真有2件,现在已经公示下架了。”
2013年,区工商分局计划将监控员增加至30名,覆盖全部15个街道、11个工商所的辖区。选聘人员范围面向广大居民,力求包含各行业、各阶层的人员,尽可能的发挥社会化的影响。分局将在互联网上公布选聘信息,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分局将根据网上报名情况确定选聘人员,并对社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员进行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等专业培训,全面提高社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员专业水平,保障社会化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成立培训学校 培养经营者成为监督者
目前,我国大多企业文化中缺少“诚信的血液”和责任意识。诚信在某些企业常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被唯利是图的思想冲蚀得销声匿迹。食品安全的长治久安,更需要食品经营者的诚信与良心,而不少食品经营单位的诚信建设乏力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不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
为此,区工商分局与区食品安全协会、西城行政学院合作成立了“西城区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培训学校”,对辖区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加强行业自律,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提高食品从业人员日常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和监管能力,将食品经营者直接变成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者。截至目前,共举办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培训学校8期,培训食品安全从业人员552名。
为了更加规范地开展培训,使食品安全培训形成常规化态势,区工商分局针对辖区食品经营网点多、分布广、规格不一、经营模式参差不齐的实际状况,通过社会化联合培训教育模式,建立长效机制,采取突出重点、分层培训、摸索总结、逐步铺面的渐进式方式,重点对流通环节从事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分期分批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其依法经营、规范经营的水平。
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培训学校邀请专业知识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组建师资队伍,领导干部带头授课,建立师资库,并从具有国家认证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聘请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担任教师。通过内外结合,有效提高了食品安全培训的教学质量。
专业知识方面,培训重点从《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背景到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食品安全典型案例,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意义,并强调食品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当认真履行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违反《食品安全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培训还就如何进行索证索票、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落实食品安全十项管理制度做了详实的讲授。此外,课程安排拓宽了受训者的食品安全知识面,传授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引导科学消费、科学饮食,培养正确的食品安全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北京市西城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承办 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各相关部门协办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9014909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Email : admin@bjxc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