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百姓宣讲“双十佳”评选活动优秀宣讲稿(八)


发布时间:2012-08-10
 
隐形的翅膀
 
 
    大家好!我叫熊燕,来自“北京心语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我宣讲的题目是《隐形的翅膀》。
    我出生在云南,3岁因触电失去了双臂。没有手,就拔弄着脚趾,学着夹东西。有一天,父亲炒了一碗花生米。我饿急了,爬上椅子,用脚夹起一勺花生米,往嘴里送,虽然撒了一桌子,但还是有一粒花生米被我用脚送进嘴里。那一刻妈妈的眼睛亮得好美好美,她说“燕燕,你可以自己吃饭了。”
    脚从此登上生活的舞台,我们家也有了一句独特的吆喝声——洗脚吃饭啦。我疯狂地练习这只脚,为的是跟哥哥姐姐抢菜吃。
    上学第一天,班主任老师手把手的教每一个孩子写字。我躲在角落里看着他,看着他走过每一个孩子。我下意识的用脚拿起笔,心里一片空白,不敢想他会怎样对待我。终于轮到我了,我慌张的掉了笔,张着嘴,看着他,不知所措,老师不容置疑地说:“夹起笔!把黑板上的字写下来。”说着,他像对待别的孩子一样,握着我的脚,一笔一划的写下了黑板上的那两个字“太阳”!
    如果没有这位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就没有今天站在这里的我。正是因为他把我当成一名普通学生,不歧视、不放弃,我才有了一颗强大的内心。即便,这之后我经历过别的老师拒绝批改我用脚写过的作业;即便,这之后我经历过一些同学合伙欺负我,即便,这之后我因为实在看不到生活的方向,跑到铁轨上想一死了之。但是,一想起,家乡简陋的教室里一位老师握着小女孩的脚写下“太阳”两个字的场景,我的心就暖起来,前方的路就亮起来。
    后来我考入了北京联合大学计算机系。大学一毕业,就进入一家广告公司,日子过得辛苦但充实。
    工作两年后,我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现象。大学同学30多人,有工作的不过三四人,而在北京就业的只有我一个。我最好的朋友是个聋人,非常能干,老板很赏识她,可她没干多久还是辞职了,理由是跟同事无法相处。
    这时我才明白,由于独特的手语交流方式,聋人不能与健全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他们可以用手语表达“我吃饭”,却不能表达相对复杂的“你愿意和我一起吃饭吗”。无法沟通就无法融入社会。
    看到最好的朋友宅在家里,我想起进大学时,老师问“你的理想是什么?”我回答“进残联,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我问自己是否已经偏离了最初的理想?难道不进残联就不能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吗?
    第二天,我就做了一个被别人认为“疯了”的决定——辞职,我拿出身上仅有的1万元积蓄,成立了“北京心语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找教室、请老师,奔波筹款……双脚艰辛,但是心里敞亮。
    经过3年的努力,定期为心语捐款的好心人有七八十位;授课老师都是社会上最前沿的设计师;心语摸索着创立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专门教聋人用笔表达他们准确的想法,与健全人实现有效的沟通。
    至今心语培训出来的30个聋哑人全部实现就业。他们中有图书设计师、园林设计师、家具设计师。
    更让我高兴的是,政府对心语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去年还是6万元,今年达到15万元。更人性化的是,资助款可以申请一部分做为公益组织的运营成本,换句话说,我作为“心语”创始人,也可以拿工资、快速上保险了。
    上中学时我的脚就无所不能,可以炒菜、给自己化妆、绣花、帮同学洗衣服。有同学问我:“熊燕,你的脚这么厉害,你还想要手吗?”我说要它干嘛,有了手还得现学怎么用,我才不要呢。”今天,我真想说,给我一双手吧,让我有机会学习手语,为更多的聋哑人服务!虽然我永远都没有机会得到这双手,我却得到了一双隐形的翅膀,那就是党和政府出台的一个个优惠政策,正是这双有力的翅膀,托起我和心语,朝着太阳的方向翱翔。谢谢大家!
 

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北京市西城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承办  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各相关部门协办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9014909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Email : admin@bjxc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