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街道工委统筹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3-01-30
 
    陶然亭街道工委、办事处作为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关肩负着发挥基础性作用统筹辖区发展的重大职责。发挥好街道统筹辖区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对于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2012年,陶然亭街道工委、办事处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区委提出街道要在统筹辖区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总要求,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以“实现区域化整体发展,共创陶然式美好生活”作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实践途径,统筹规划、协调联动、整体推进街道各领域发展。本文在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访问以及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街道在实践探索中的做法,查找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对策。
    一、对街道发挥统筹辖区发展基础性作用的认识
    街道通过推进区域化整体发展发挥统筹辖区发展基础性作用的探索已经起步,其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认识上还需不断深化。
    (一)街道的基本情况。陶然亭街道位于西城区中南部,辖区面积2.14平方公里,分为8个社区。街道户籍人口5.6万人,常住人口4.4万人,人户分离现象较为突出。近年来,随着中信城地产项目的稳步推进、南横东街道路通车以及已建成的陶然北岸和一瓶地产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街道的人口结构,但地区仍有流动人口12018人;有60岁以上老年人13492人,占常住总人口的30.5%;有残疾人1964人,占常住总人口的4.4%;享受“低保”人员1294人,占常住总人口的2.9%。人户分离多、流动人口多、老年人多、残疾人多、困难群体多是街道人口结构的显着特点。地区现有10家中央级单位和62家市、区属单位。中央芭蕾舞团、北方昆曲剧院、陶然亭公园、市总工会职工大学、湖广会馆、区文化馆、区少年宫等一批文化教育单位坐落于此。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气息浓郁是地区资源的显着特征。街道的地域特点、人口结构和资源禀赋是街道现有的客观条件,是街道办事处开展工作的基础。
    (二)厘清对街道和街道工委、办事处职责定位的认识。“街道”,本义指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根据2004年10月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个街道,管理机构为街道办事处,作为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派出机关。”由此可见,在行政管理的范畴内,街道并不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级行政区划。《京西办发〔2012〕60号》文件对陶然亭街道工委、办事处的定位、职责等做出了具体规定,明确指出“陶然亭街道工委是区委的派出机关,是街道辖区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也是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领导核心;陶然亭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关,是代表区政府对街道辖区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基层行政组织。”对街道和街道工委、办事处职责定位的正确认识是街道开展工作的前提,决定了街道工委、办事处的工作方向、工作方法、服务对象和承担的责任。
   (三)对街道发挥统筹辖区发展基础性作用的总体把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等“五个多样化”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国内社会利益群体分层、利益分化逐步加剧,利益多元化、差异化的趋向明显,不同人群、组织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大量涌现。社会的深刻变革和矛盾的错综复杂,诸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民主法制建设问题、文化价值认同问题、社会建设管理问题、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等,都在基层社会体现得很充分、很突出。街道既面临着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同时也面对着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街道工委、办事处作为“机关的基层、基层的机关”,既是宣传贯彻落实上级路线、方针、政策“接力跑”中的“最后一棒”,同时也是不同利益群体的协调者、各种资源的整合者和促进辖区内不同人群和组织全面共同发展的推动者。
    (四)发挥街道统筹辖区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要实现两个转变。第一要实现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的转变。街道工委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顺应统筹辖区发展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重新整合街道的组织资源。要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思想政治优势,广泛凝聚党内共识和力量。通过以党建带共建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格局,形成优势互补、共建和谐社会的生动局面。第二要实现基层行政组织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街道办事处要突破传统的个体发展、单一发展的思维方式,以一种全新的理论视野系统思考街道工作。要进一步挖掘区域发展合作潜能,整合要素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内转型发展、融合发展、均衡发展。要因地制宜,发挥街道独特的地位作用,突出街道的发展特色,提升综合竞争力和社会服务管理水平。
    二、街道发挥统筹辖区发展基础性作用的主要做法
    陶然亭街道工委、办事处充分发挥街道在统筹辖区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实现区域化整体发展的新路子。
    (一)适应形势,提出区域化整体发展的工作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2012年年初,街道工委、办事处站在区域发展的历史拐点上,结合分析自身功能定位,逐渐形成了通过推进区域化整体发展发挥统筹辖区发展基础性作用的工作思路。街道召开了推进区域化整体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实现区域化整体发展,共创陶然式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区域化整体发展就是将辖区内人、地、物、事和组织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推进街道内各级各类单位组织之间的联系、联动、联建,通过党委领导系统化、政府公务规范化、社会协同组织化、公众参与多元化的“四化”体制机制努力实现以优美的城市环境、优质的民生保障、优雅的文化品质、优良的道德风尚等“四优”目标为主要内容的陶然式美好生活。推进区域化整体发展,既体现了街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找到了街道统筹辖区发展发挥基础性作用的一条实践途径。
    (二)统筹联动,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发挥街道统筹辖区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首先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建立了街道“大工委”,“大工委”作为街道系统内最高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研究区域化整体发展年度计划和远景规划,负责谋划区域发展的中心任务、大型活动、公共服务等重大事务。街道“大工委”下设的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七个专业委员会作为执行机构,具体负责各自领域内工作的推进落实。在社区层面成立了“共建互助联合会”,采取“席位制”吸纳辖区单位代表进入社区党委。在社区党委委员分工上,增设了区域发展委员。“大工委”的组建,为发挥统筹辖区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营造了以党建带共建、互利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整合资源,找准街道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载体和抓手。发挥街道统筹辖区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需要从街道实际出发,切实找到符合街道特点的实践载体和工作抓手。街道通过深入挖掘文化、教育、医疗和人才等丰富资源,综合发挥行政机制、市场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的积极作用,促进辖区单位文化资源对居民开放共享,举办了“邻居节”、“百家宴”、“走近芭蕾”、“印象昆曲”等群众广泛参与、兼顾高雅性和休闲性的文化活动。巩固创建学习型街道成果,发挥社区教育学校的龙头作用,推广“市民学习成果认证”,构建了终身教育学习服务体系。整合健宫医院、陶然亭医院等医疗单位资源,推进区域化卫生医疗体系建设,打造了“家庭式医生”服务模式。成立了区域性物业协会,试行老旧小区、平房院落的“准市场化”物业管理方式。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主线,构建了适合区域化管理的网格体系。建立了群众自治、单位自控、行业自律和专业执法相结合的“三自一专”新机制,全面推进“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四)对接需求,统筹辖区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初显。2012年11月,受街道委托的社区调查队对今年以来街道发挥统筹辖区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区域化整体发展工作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对街道统筹辖区发展工作予以肯定,受访的居民群众平均满意度达97.92%,调查对象中涉及的辖区单位100%愿意与街道、社区、居民建立合作互助关系。特别是一些关系百姓民生的工作,街道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94.5%的受访者认为街道为老服务设施完善且开放情况较好;87.5%的受访者认为街道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政策落实比较好;86.5%的受访者认为街道生活便利且愿意在街道区域内消费;68.5%的受访者知晓可以享受“家庭式医生”服务;65.5%的受访者愿意接受专业的物业服务管理。街道整合文化资源对接公共服务需求也在调查结果中体现出来:96.5%的受访者参加过社区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社区教育和体育健身、文化休闲成为居民群众的最爱;以“六德”教育和“陶然地书”为核心品牌的陶然文化深入人心。
    三、街道发挥统筹辖区发展基础性作用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经过街道上下近一年的实践探索,街道通过推进区域化整体发展实现发挥统筹辖区发展基础性作用的理念广为认同,组织框架基本形成,载体建设稳步推进,作用效果初步显现,区域化整体发展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尽管街道在推进区域化整体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认识不够到位、推进力度不一、推进时间不长、参与范围不广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统筹辖区发展基础性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
    (一)统筹动力还不够足。实践表明,辖区的发展仅仅依靠街道工委、办事处的强力推动和某个单位的“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个别辖区单位参与街道倡导的区域化整体发展工作的内动力不足,对于区域化整体发展的认识还不太一致,响应不够积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机关、企业、社区等不同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同,缺乏利益共同点和互动结合点,而一部分辖区单位还存在“要我参与”的思想壁垒,资源配置失衡、“自我屏蔽”式发展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整体联动还不够强。受长期以来形成的“条块分割”结构体制的“惯性”作用,统筹辖区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还或多或少地受到“联”而不紧、“联”而不顺、“联”而不宽等问题的影响。个别辖区单位对区域化整体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不明确,容易出现“协调难”的现象。此外,目前街道主要统筹的资源主要局限于规模较大的单位,社会组织热情参与的积极性尚未完全激发,居民群众通过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还不够高,基础性作用发挥的活力还有待增强。
    (三)机制能效还不够活。一些辖区单位特别是成规模单位的党组织之间没有建立长期交流、互补互促的沟通合作机制,统筹辖区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力度还有待拓展。个别辖区单位把区域化整体发展等同于以往一般的结对帮扶活动,在组织共建、资源共享等方面没有突破性进展,有的仅仅是停留在承诺层面,缺乏共驻共建的长效机制,开展共建活动的手段、方式还比较单一,需要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协调配合使街道统筹辖区发展基础性作用的发挥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四、街道发挥统筹辖区发展基础性作用的建议对策
    街道通过推进区域化整体发展来实现统筹辖区发展基础性作用的发挥是一个全新、重大的实践课题,既需要自下而上的探索创新,也需要自上而下的系统推进,更需要立足于街道实际,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和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
    (一)在思想观念上统筹,树立共同发展的理念共识。一是要解放思想。发挥街道统筹辖区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其核心是为了实现发展成果受益面的进一步延伸和资源优势的持续转换。必须要把区域化发展工作纳入街道发展大局中去审视,破除不适应区域化整体发展的思想壁垒。要树立资源共享、事务共商、活动共办的理念,强化区域化发展的整体意识和地区各级党组织、党员的协作意识。要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在小区、胡同等居民生活“共同体”内大力倡导树立居民的集体观念和主人翁意识。要加大对“陶然”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力度,增强辖区群众对“陶然”文化的认同,发挥“陶然”文化的引领作用。二是要更新观念。必须扬弃旧有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习惯,逐步树立与区域化整体发展相适应的工作理念。要充分发挥和运用好新模式、新机制带来的新资源、新动力,重点打造适应区域化整体发展、掌握统筹辖区发展本领的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着力在增强统筹力、执行力、发展力和服务力上取得新进展。要遵循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引领带动辖区单位以共建共享为目标,激发自身潜能,不断营造整体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在科学规划上统筹,制定共同发展的目标任务。通过科学制定区域化整体发展规划,保证区域化整体发展工作循序渐进和统筹辖区发展基础性作用持续发挥。一是在宏观上,要根据区域化整体发展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不同阶段不同领域所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调研论证和全面系统分析,进而形成以方向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方法举措为主要内容的规划纲要,以此来指导区域化整体发展工作有计划地部署实施。二是在微观上,要从辖区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工作内容、方式、载体和机制等方面对街道统筹辖区发展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做好科学合理地安排。要在推进区域化整体发展、发挥街道基础性作用的实践过程中更加注重规划引领,更加注重典型模式引领,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引领。
    (三)在资源要素上统筹,建立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推进互联共享。支持鼓励各类组织之间开展形式多样的联系交流,提高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互补效应。要用足用好政策资源、合理使用行政资源、积极盘活市场资源、深入挖掘居民资源。依托街道信息中心平台,大力推进集社会公共服务、精细化城市管理和综治维稳于一体的街道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辖区各级各类组织间的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的沟通机制。二是鼓励各方参与。加快构建和完善区域化整体发展公众参与体系,建立长效的资源共享奖励机制。设立区域化整体发展专项资金,实行项目认领制,鼓励引导辖区单位每年结合自身优势认领街道“大工委”推出的共建发展和社会管理等项目,激发各方参与区域化整体发展的积极性。三是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探索社会管理社会化运作机制,积极规范培育地书协会、慈善协会、老年协会、物业协会、计生协会、旅店协会等成为街道枢纽型社会组织。鼓励公益性、服务性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的发展,通过街道购买社会服务,为社会组织搭建交流、协作和服务社会的平台。
    (四)在社会动员上统筹,构建共同发展的网络体系。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按照“组织设置全覆盖、组织领导区域化、组织管理双重性”的思路探索,逐步形成以街道“大工委”为区域工作核心,以区域专业委员会、社区“大党委”和“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1+X”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形成区域化整体发展的合力。二是扩大工作覆盖面。以“党建带共建,共建促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科技手段,构建“党建工作联创、经济发展联促、城市管理联抓、精神文明联建、文体活动联办、安全维稳联保、民生服务联做、社区共建互助”的运作体系。三是注重社会评价。深化监督机制,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界人士对推进区域化整体发展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依托社区代表大会建立量化统计、分析的指标评价体系,增加社区群众、辖区单位等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权重比例,加大社区居民、辖区单位对政府服务评价的参与力度。
 

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北京市西城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承办  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各相关部门协办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9014909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Email : admin@bjxc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