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建立党建指标评估体系,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发布时间:2013-02-28

    近年来,广外街道工委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促进区域融合,激发发展活力,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的要求,坚持“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全面推进党建“融合聚力”工程,立足辖区实际,认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基层党建的新情况、新变化,积极探索基层党建的新思路,建立完善党建指标评估体系,努力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党建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为促进地区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广外街道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
    广外街道位于西城区西南部,辖区面积5.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6万人,流动人口5.8万人,驻地各类单位5000多个。街道工委下辖24个党委,7个党总支,208个党支部,党员6799人。
    广外街道工委、办事处不断完善跨系统、跨行业、跨体制、跨建制关系的区域性社会领域党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有效整合社区党建资源,通过“科学划分管理网格、合理设置网格党组织、建立社区党建信息化平台、畅通社情民意汇集处理渠道、建立社区网格互联互动机制”五个方面,初步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开放式的党建“网格化”新格局,使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个角落,不断提升社区党建工作精细化、区域化、社会化水平。以素质提升、课题研究、党建创新、党建示范、党内关爱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建创新“五项工程”不断深化;31个直属党组织都有重点调研课题、每个领域都有示范点精品、每个社区都有特色党建创新项目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逐步形成。其中,湾子街社区的“微型党课”、红莲中里社区“金色阳光协会”、红居街社区的“五位一体物业矛盾化解机制”等项目在街道得到推广。
    几年来,广外街道工委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不够系统、制度化、规范化,缺乏定量评估,考核工作不够科学独立。这些与新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二、广外建立党建指标评估体系的思考
    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是党执政为民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街道工委根据街道多年来创建和评估“五星级和谐社区”工作的经验,在吸纳北京市“六型”社区、文明社区等创建工作指导标准精神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广外街道“五星级和谐社区”评估指标体系,最终形成服务群众、文化育人、安全稳定、自治规范、环境干净、健康生活、党的建设和主观评价8 个左右一级指标,30个左右二级指标,190个左右三级指标组成的新型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党建指标评估体系是提升完善广外街道五星级和谐社区评估指标体系的创新,体现了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思想,体现了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要求,体现了注重客观评估与主观评价的统一,是基层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具体举措。
    广外街道工委从地区特点出发,以“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为要求,以“五个好”为导向,通过党建带动总体工作,打造符合地区发展特点的党建指标评估体系,建立街道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一是细化创先争优评估指标。《党建指标评估体系》由领导班子、党员队伍、工作机制、工作业绩、群众反映5个一级指标及24个二级指标组成,基本覆盖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领导班子”指标由班子建设、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建设等8个二级指标构成;“党员队伍”由党员的培养、教育、管理、组织生活等7个二级指标构成;“工作机制”由党建工作计划、党建创新项目、各项制度等7个二级指标构成。“工作业绩”和“群众反映”各由1个二级指标构成。二是量化创先争优评估指标。《党建指标评估体系》将24个二级指标进行量化,总分值为120分。街道工委每年对社区党组织创先争优情况进行考核,根据每一个二级指标具体内容的固定分值进行评估,按照总分数区间(得分在110-120分为“优秀”,100-109分为“较好”,90-99分为“一般”,90分以下为“较差”),将基层党组织分类定为“优秀”、“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三是固化“第三方”评估。从2012年起,广外街道工委结合“三评一考”工作,委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作为独立的评估机构,按照《党建指标评估体系》对29个基层党组织进行评估定级,既相对确保评估工作的专业性和评估标准的统一性,又相对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三、广外街道党建指标评估体系的特点
    完成“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工作任务”是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具体要求。通过初步的探索实践,广外街道创先争优党建工作指标评估体系已经修改完善,并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是党建工作制度化。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党建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完善务实管用的制度,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健全落实基层党务公开、“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教育培训等制度;制定并落实社区协调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议事制度,规范运行社区协调工作委员会,发挥好作用;制定完善社区党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党建工作和社区重要工作,落实社区党组织监督、督察制度。
    二是创先争优具体化。突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创先争优党建指标评估体系中重要的举措之一。街道工委结合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采取培训、调整等办法,把热爱党务工作,党性强、作风正、威信高、工作能力较强的党组织负责人和优秀的大学生党员选任到重要的岗位。2012年换届选举,9个社区选举出新的书记;18名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在选举中全部高票当选,1人被选为社区党组织书记,17人被选为社区党组织专职副书记,促进了社区党务工作者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三是考核评价综合化。结合“三评一考”(群众评议党员、党员评议党支部、下级党组织评议上级党组织、上级党组织考核下级党组织),在群众评议党员上突出一个“广”字,使“参与”具有广泛性;上级党组织考核下级党组织突出一个“分”字,针对工作任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利用街道“五星级和谐社区”评估软件,考核方式上突出一个“新”字;通过完善党建一、二级指标体系,考核基层党组织突出一个“细”字。
    四是评估考核独立化。由广外街道“五星级和谐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委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成立评估机构,负责评估的具体工作。评估机构按照评估委员会的要求,根据评估工作任务,提出具体的评估方案,对评估程序、评估方式、评估的操作规程等做出具体安排,经评估委员会审核后进行评估;评估工作结束后,根据结果对各社区提出评估意见,报评估委员会审核,进行总体评价。
    五是创建评估定期化。创建评估工作每年一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评估阶段、审定阶段。评估工作结束后,对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和表彰。准备阶段,研究制定评估方案,对评估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组建评估工作委员会,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并准备好测评表等评估中需要的材料。评估阶段,各评估小组进入社区,按照评估方案、评估程序和时间安排开展评估工作,提出评估意见,撰写评估报告,报评估工作委员会审定。审定阶段,由评估工作委员会对评估结果进行认定,并在评估过的社区中随机抽取1-2个社区进行复核。
    六是绩效评估定量化。根据评估体系,居民群众对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满意度要达到80%。从今年的评估结果可以看出,29个社区都达到了这一要求。整体来看,满意度水平相对较高。除了4个社区满意度在85%-90%,其他25个社区满意度都超过了90%,有21个社区的满意度更是在95%以上。21个满意度超过95%的社区中,有16个社区满意度在97%以上。满意度最高的社区是红居南街和莲花河,它们的满意度都是100%。
    四、广外街道创建党建指标评估体系的初步成效
    街道工委结合首都功能核心区基层的特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参与为基础,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群众提议为动力,以群众收益为目标,探索完善创先争优党建指标评估体系,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是全面构建“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把党建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按照“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多元化参与、持续性改善”的思路,全面梳理各项工作,全面对接居民需求,通过完善城市管理、综治维稳、为民服务等六大工作体系,民意收集、部门联动、结果反馈等六大工作机制,构建辖区居民需求“全面感知、快速传达、积极响应”的工作模式,形成街道、社区与居民百姓有效沟通、良性互动的局面,全面提升了服务群众的水平。建立社区党建信息化平台,推广“党建网格化”工作方式,依托网格建立民情信息点,准确、快速地采集和反馈居民群众各类需求信息和网格内的突发事件。积极搭建社区党建平台,建立社区网格互联互动机制,坚持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困难互助,实行小型活动单独搞,中型活动结对搞,大型活动统一搞,努力形成社企携手、党建联动,共建和谐社区的党建工作新局面。
    二是健全党员教育服务管理机制,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方法。推广“微型党课”,按照不拘形式、贴近生活的要求,强化党员群众的理论学习,建立健全社区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新机制,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广外街道党员教育培训服务中心”、“和谐社会建设教育培训基地”等载体为平台,统筹党建教育资源,加强党员教育阵地建设,通过现场教学、典型示范、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开展党员教育活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红莲中里社区、车站西街15号院社区”的“1+2”现场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专兼职党务培训工作者。2012年,累计接待国内外培训班22次,培训学员 840人,培训效果较好。建立完善服务党员体系。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党员服务中心和党员服务站,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提供党的有关政策和知识咨询,接待办理党员来信来访,接转党员组织关系,为失业党员、流动党员和自主择业的党员提供就业信息和技能培训,帮助流动党员联系党组织、解决参加党组织活动等问题,提供党务政策咨询、党员志愿服务、党内求助受理等服务。建立党建网格服务队。积极适应居民群众多元化需求,在每个网格建立一支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楼门、和谐邻里、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实施定人、定时、定点、定项的重点帮助,让辖区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完善服务困难党员制度。实施《关于建立健全关怀、帮扶困难党员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完善困难党员动态帮扶、结对帮扶、再就业帮扶援助、联动帮扶机制。
    三是实施党建创新项目,提升党建创新工作水平。实施党建创新项目,是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机制。街道工委按照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破解难点、瓶颈问题,创造性地设置覆盖党建工作重点领域的党建项目,打造具有广外街道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坚持紧贴中心工作,突出品牌特色,围绕增添助推动力、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凝聚力,着力在抓创新项目设置上提升基层党建创新工作水平。坚持规范项目建设,增强社会认同,在实施上突出科学性、方式上突出多样性、内容上突出实效性,着力在抓创新项目内涵上提升基层党建创新工作水平。坚持创新引领,开拓务求实效,突出可操性、实用性、推广性,把创新项目向经济领域、思想领域、文化领域延伸,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几年来,街道工委共实施党建创新项目45项,其中1项被评为市级创新项目,5项被评为区级创新项目。
    四是创新非公党建工作机制,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建立非公党建的目标管理、互联互动、培养发展、表彰激动、经费保障等机制,完善非公企业党组织各项制度,不断提升非公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以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为重点,不断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工作方式,完善工作制度,实现全覆盖。探索建立结对共建机制,使社区党组织与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联合开展党组织活动;建立“菜单式”活动机制,定期推出“菜单式”的活动项目,便于支部有选择地开展活动;建立“电子党务”工作机制,开辟非公企业党建专栏、党员网上沙龙,拓展党员活动的空间,提高活动的参与性、生动性。按照“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统筹协调,便于管理”的工作思路,创新楼宇党组织组建模式,健全楼宇党建工作机制,推动楼宇党建规范化、品牌化建设。目前,18个楼宇全部建立了社会服务站,建站率达100%。一商大厦、国际茶城2个楼宇被评为区级党建示范点。街道工委在马连道地区重点打造“马连道商圈党建模式”, 成立马连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实现商务茶商党建工作站、社会服务站、工会工作站、青年工作站、妇女工作站、统战工作站、双拥共建工作站“七站合一”工作全覆盖。通过对马连道商圈党建模式的打造,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实现对地区10个茶城、3000多家茶商服务全面辐射,提升地区商务茶商管理水平,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促进茶商非公企业的经济发展。
    五是坚持“四联”工作法,搭建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新平台。实施重点工程需要党建引领,党建工作需要在实施重点工程中促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工程是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重大民生工程,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复杂程度高、涉及面广、群众个性化需求多,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民扰扰民等问题。街道工委、办事处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区委组织部、区重大项目办的有力指导下,充分发挥项目联合党支部引领作用,大力推行“组织联建、条块联动、服务联做、党群联心”的“四联”工作法,合力确保今年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有序推进、顺利完工,得到了辖区居民群众和工程项目部的好评。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中,街道工委成立了11个联合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优化组织设置,有效整合市、区、街道、社区党建资源,打造出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更具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阵地和平台,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关键环节有党员,关键时刻有党员,把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服务项目上,确保工程项目拓展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确保工程项目按时保质完成,确保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在工作中,我们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也进行了宣传报道。
 

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北京市西城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承办  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各相关部门协办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9014909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Email : admin@bjxc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