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西城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17-06-21

2017年全区人才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中央、市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意见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落实“十三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为主线,推动人才工作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着力引进重点领域亟需紧缺人才,加快推进西城区人才发展国际化、高端化、一体化进程,切实提升人才工作的创新力、影响力,为深入推进科学治理、全面提升发展品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推动人才工作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1.开发重点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开展对金融、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功能区的人才调查分析,建立急需紧缺人才监测体系,为“疏解提升”提供人才支撑。加强部门联动,搭建紧缺人才引荐平台,培育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和新兴业态人才。研究领军人才工作室管理办法,在教育、卫生、科技、文创等重点领域设立领军人才工作室,通过项目培养、技术攻关创新、技术交流等方式,培养重点领域领军人才。做好引进人才的服务和跟踪管理。(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中关村西城园管委会、区金融办、区产业发展局、区发改委、各相关成员单位)

 

2.推进人才国际化发展。研究集聚海外人才的服务政策,制定“海外精英引进计划”实施方案。开展与中协技术人才交流中心等机构战略合作,加强海外人才联络机构建设,推动国际智库、国际专家以及国际人才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支持。加强中关村西城园海归创业园建设,落实北京市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业相关政策,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西城创业,促进海归企业与本土企业对接,形成人才和资金的互补。(区委组织部、中关村西城园管委会、区外事办、区发改委、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金融街分中心、各相关成员单位)

 

3.推进人才创新平台建设。按照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要求,提升普天德胜、康华伟业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围绕科技创新、发展转型,开展创新指导和项目路演,促进人才资本对接、创业项目落地。统筹区域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推动人才工作项目与各类科研、基地计划相衔接。研究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优秀创新人才资助力度,培养10名(个)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或团队。(中关村西城园管委会、区科信委、区人力社保局、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金融街分中心、区科协)

 

4.推进人才一体化发展。强化人才服务区域理念,建立与驻区央企的协同机制,对接驻区央企、科研院所,开展人才交流。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扶持推动区域企业在津冀地区创业发展,积极协助解决促进人才协同发展的各类问题。建立与津冀地区合作城市的人才战略联盟,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组织企业家赴唐山、秦皇岛等地开展对接交流活动。与天津武清共同打造“思库、武清”武清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导入北京优质资源和品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区委组织部、区国资委、区人力社保局、区外联办、中关村西城园管委会、区产业发展局、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金融街分中心、各相关成员单位)

 

5.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专业化发展。开展西城区人力资源服务现状调查研究,制定人力资源服务专业化发展工作方案。积极对接Fesco、中智公司等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动区域人力资源联盟建设,开展人力资源论坛,提升人力资源从业者专业能力。(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区高级人才评荐中心、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金融街分中心、金融街人力资源协会)

 

6.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制定人才信息化工作方案,建立区域高层次人才基础数据库。加强对人才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和支持,完善“西城组工” 微信公众号人才工作栏目设置及人才新闻宣传工作机制。(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科信委、区统计局、各相关成员单位)

 

二、大力推进世界高端金融人才聚集区建设

 

7.加大综合统筹力度。完善协调机制,加大与市金融局工作联动,统筹区域行政资源和金融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资源,打造多元化、多层次金融人才服务平台。开展金融街人才发展环境、人才发展状况和金融人才出入境需求调研,做好国际比较分析,为政策创新提供支撑。组织完成北京金融街人力资源协会换届工作。(区委组织部、区金融办、区人力社保局、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金融街分中心、金融街人力资源协会、各相关成员单位)

 

8.深化金融人才国际交流。加快本土金融人才国际化步伐,加强与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人才的开发合作。积极对接穆迪分析等国际高端培训机构和麻省理工等国际知名院校,开展金融街高端培训项目发布交流活动。加强与市海外学人中心的合作,定期开展海外人才交流活动。统筹地区海外金融人才联络资源,推动企业面向全球招聘高端金融人才。(区金融办、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金融街分中心)

 

9.完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政校企合作,加强金融街人才实践交流基地建设,开展金融高管、行业专家进校园活动,举办3-4场高校金融街专场招聘会和实习双选会。建立金融街人力资源联盟,加快央地金融人才的双向交流与融合发展。不断完善金融人才服务体系,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服务中介机构。(区金融办、区人力社保局、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金融街分中心、金融街人力资源协会)

 

10.优化金融人才发展环境。加强金融街论坛、金博会、金融街研究院等品牌建设,定期举办高端论坛、学术沙龙等活动,不断提升金融街国际知名度。推进“金融人才之家”建设,加强对高端金融人才在人才引进、医疗健康、法律服务、教育培训、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服务,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区金融办、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金融街分中心、金融街人力资源协会、金融街街道)

 

三、不断创新人才服务机制

 

11.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完善关爱人才的工作举措,加强对优秀人才的服务和支持。健全人事代理、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满足人才服务多样化需求。举办首期西城区领军人才研修班。办好人才互联网服务平台。加大人才政策、专家人才典型和人才工作经验的宣传力度,扩大人才表彰影响力,建设良好的人才服务环境。(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金融街分中心、各相关成员单位)

 

12.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组织2017年优秀人才资助项目申报工作,加大重点人才、团队的跟踪管理和大额资金项目的审计监督。组织近年获得资助的优秀人才进行工作交流,搭建优秀人才交流平台。启动第三届百名英才遴选活动。落实中关村西城园激励创新创业人才奖励办法,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发人才活力。(区委组织部、中关村西城园管委会、区科信委、各相关成员单位)

 

13.完善专家联系机制。邀请专家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决策或事项的论证会议和专题调研,创新决策咨询形式。举办“专家大讲堂”,对接各领域专家为推进区域科学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制定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开展年度专家慰问和座谈活动,加强对专家的服务保障。(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区政府研究室、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金融街分中心)

 

四、统筹落实重点人才培养工程

 

14.推进文化人才振兴工程。组建具有公益性的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深化京津冀高校与天桥演艺区、繁星戏剧村等文化企业产学研合作,推进高校文化创意人才交流。研究设立文艺创作引导资金,加强演艺人才交流与培养。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化传承体系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健康监控体系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队伍体系建设,开展“非遗”时尚设计创意大赛,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委、区产业发展局)

 

15.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工程。依托中关村西城园博士后工作站,建立完善年轻创新型后备人才的发现培育体系。加强对科技领域领军人才的支持和服务,开展科技专家人才宣传工作,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推进高端领军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价直通车试点工作。(区科信委、中关村西城园管委会、区人力社保局)

 

16.推进卫生人才培养工程。推进实施《卫生计生系统“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打造基础卫生人才支持工程。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社区卫生人才队伍、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力度,大力支持护理、中医药和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实施社区“十、百、千”人才建设工程,加强与区域三甲医院、高等院校及培训机构交流合作,做好社区全科医生骨干人才培养。(区委卫生计生工委)

 

17.推进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推进教育系统导师团、名师工作室、校长工作室工作,打造一批名校长名师,发挥引领指导作用。通过同类院校调入、社会招聘、应届高校优质毕业生招收等形式,拓宽优秀教育人才引进渠道。深入实施“素质工程”,针对教师队伍层次差异和实际需要组织研修班。通过专业研修、业务培训、挂职锻炼等形式,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提高党校教师教学水平。(区委教育工委、区委党校)

 

18.推进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研究制定鼓励国有企业加大人才投入的政策措施,发挥企业在人才发现、培养、使用、激励中的主体作用。遵循企业家成长规律,通过专业培训、挂职锻炼等形式,加快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培养。开展非公企业家高级研修班、非公经济青年人才讲坛等活动,加强对非公企业家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建立区域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数据库,强化人才动态管理,为优化企业家人才结构提供数据支撑。(区国资委、区工商联)

 

19.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资助工程。打造高品质人才服务,做好技能人才结构优化调整。加强首席技师工作室建设,鼓励企业加大对工作室投入力度,指导工作室组织开展传承工作。通过表彰奖励、典型报道和弘扬工匠精神,做好职业技能大赛活动成果的拓展延伸,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成长。举办“高技能人才大讲堂”,丰富“技能人才之窗”,打造特色项目。(区人力社保局、区总工会)

 

20.推进社会工作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推动社会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出台《西城区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意见》,规范和完善社区工作者专业考评制度及专项能力培训制度。加强街道社工联合会分会建设,提升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水平。加大社会工作事务所在养老服务、残疾人康复、驻校社工、医务社区、青少年帮助和社区建设等重点领域服务力度。(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

 

21.推进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律师行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党外精英法律人才的政治吸纳。加大法律领军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律师宣讲团、业务研修等方式,提升领军人才创新创造能力和团队法律服务能力。加强司法系统内法律服务人才交流,推进区法学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区司法局、区政法委)

 

22.推进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适应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功能核心区建设需要,探索设立政府特聘岗位。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经济转型发展、城市治理、安全生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环保法律政策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培养一批懂规划、懂建设、会管理、善服务的城市管理者。坚持按需施教原则,开展精细化培训,分层分类办好主体培训班次,重点抓好处级干部、中青年干部和重点部门、重要干部培训。(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区委党校、各相关成员单位)

 

23.推进青年英才培养工程。以区青联换届为契机,着眼于高层次人才战略开发,对青联委员进行结构性调整,建立优秀青年人才储备库。以青联工作为抓手,搭建驻区中央、市属企事业单位、驻京机构优秀青年投身西城区现代化建设平台,创新青联运行机制。加强同区属各单位联动,吸纳重点领域青年人才,为区域“疏解提升”提供青年人才支撑。通过“青春西城”全媒体平台、各类共青团活动,吸引和凝聚广大优秀青年。(团区委)

 

五、切实加强人才工作治理体系基础建设

 

24. 健全人才工作协调机制。调整充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协调指导全区人才工作政策和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坚持季度例会制度,统筹研究推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编制年度重点工作责任清单,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区委组织部、各相关成员单位)

 

25.发挥党的政治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完善在民主党派、无党派、非公经济等领域人才发现、培养、使用、管理的机制,加强对党外优秀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

 

26.做好人才工作调查研究。围绕重点任务和企业需求制定走访计划,每季度调研走访3家相关产业单位,协调解决企业难题。加强与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国际人才开发中心等机构的交流协作,建立与专家研究推动重点工作机制。(区委组织部、各相关成员单位)

 

27.加强人才工作者自身建设。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配强工作力量,推进工作落实。举办“人才大讲堂”、人才工作者专题培训班,提升人才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能力。加强人才工作的经验总结、专题研讨和对外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推动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区委组织部、各相关成员单位)

 

 


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北京市西城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承办  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各相关部门协办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9014909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Email : admin@bjxc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