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的悲哀
发布时间:2014-09-23 水淹三军
关于“围观”的悲哀,我们应该有足够的教训,然而,大多数人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一如既往的围观,这也许就是精神上的空虚和麻木使然。
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1906年,留学日本的鲁迅观看幻灯片:一个中国人给俄军做侦探被日军捕获,正被砍头,一群虽强壮但麻木不仁的中国人正津津有味地围观。日本学生拍手欢呼万岁,声震屋瓦,深深刺痛了鲁迅,他于是愤然离开。在《呐喊》自序里,鲁迅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于是鲁迅弃医从文,决心唤醒国民麻木的灵魂。
有些人会说那时候的人,是在积弱积贫时期,人们的素质低造成的。然而,时至今日,人们看热闹的心态,也一直在延续。
相声有云:一好事者行至大街上,见众人围观,其为一睹究竟拥挤不得进。忽忙中急中生智,冲着人群哭喊:闪开了,死者家属到了。众人闻言闪出通路,其得进前,见一死驴倒卧其间。众人哄笑,其掩面羞惭而去。
近期网报:广州警方于居民区与毒犯交火,有好事者聚集围观,导致警察处置困难,交火中不幸一群众受伤不治身亡。警之悲乎,民之悲乎!?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围观也进入网络围观时代。移动鼠标的手指成为大家无声的目光,虽然,网络围观对于“舆论监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并不意味着“
舆论监督的春天”也随之而来。其间,或“猎奇”或“从众”,围观心态从未消失,暴戾的心态和行为方式一直在蔓延,加上玩世不恭的荒诞人生态度、人们心目中价值观、是非观的扭曲,任何一种情况都会引起严重后果,连严肃的愤怒都不想表达,对真实的追求都不再希望,只剩下以讹传讹、无厘头嬉笑和谩骂,这会是怎样的信任崩塌和社会沉沦。
“杨佳杀警”成为英雄,“邓玉娇事件”邓贵大成为网民公敌,在网上和现实中被骂得狗血喷头,甚至最后影响了司法判决。反省制度、反省公务员群体,同情弱势群体并没有错,但我们并不可以因此而肆意造谣、谩骂,或者盲目冠上英雄、烈女的称号,忽略另一面的问题而不知反省。
再从“躲猫猫”到“压力差”,网民纷纷以玩世不恭、调侃、嘲讽等形式表达态度。固然有很多类似事件处理不当,政府公信力消退,但每一个急于创造流行词汇的人又岂不是在信任崩塌和社会沉沦中充当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社会在发展,围观在继续。这不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就能够解决的,制度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善,也许更应该关注人们的精神层面而不是技术层面,围观者才会自行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