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88.jpg
栏目列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5-02-27

政府工作报告
 
—— 2015年1月13日在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少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西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圆满完成国庆65周年、APEC会议服务保障任务,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3038亿元,增长7.5%;三级税收实现4315.1亿元,增长14.4%;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72.76亿元,增长9.0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47390元,增长9%,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区域经济发展稳中有升
    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积极推进“瘦身健体”,着力提升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优势产业支撑引领作用更加突出。金融业支柱作用日益显着,引进中国信托保障基金等130家金融机构,“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超过1500家,金融街论坛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到72万亿元,金融业三级税收占全区比重达到80%,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超过40%。编制北京“设计之都”核心区产业发展规划和指导目录,积极发展智慧产业,中关村西城园总收入预计达到1600亿元,增长50%。全区专利申请预计突破2.5万件,增长26%。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落户西城。实施旅游与文化、商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出50个文商旅融合产品。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华1949”已入驻文创企业89家。完成“商道”产业发展规划,开展西单时尚节、马连道国际茶文化展等活动,积极引导休闲消费、健康消费和绿色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实现887亿元,增长5.5%。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摸清经济资源底数,为谋划区域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迈出坚实步伐。制定实施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按照“转移、撤并、调整、升级”的工作思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撤除和规范市场21家。积极引导北展地区市场转型升级,引进设计师工作室,发展品牌展示和网上销售,支持两个新建楼宇引进金融科技类企业,动批摊位减少1300余个。着力推进马连道地区产业升级,组建北方茶产业促进联盟,与京东商城合作发展电子商务。编制实施生活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百姓生活服务中心试点建设,有效提升了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优化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服务环境,引导“七小”业态逐步退出,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1476户。
    功能区建设扎实推进。金融街华嘉项目顺利入市,全国政协绿化广场改造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月坛南街回迁楼、金融街A5、月坛金融中心项目实现竣工,资源置换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增金融机构办公面积37万平方米。中关村西城园组建北京“设计之都”运营公司,华龙大厦项目规划调整工作进展顺利。天桥演艺区总体规划获得“城市设计荣誉奖”,艺术中心项目完成外立面装修,启动天桥汇一期改造工程,艺术大厦入驻率达到86.2%。大栅栏北京坊C2地块项目实现结构封顶,西河沿街完成改造提升并顺利开街。加强什刹海阜景街的保护与更新,北中轴线保护示范项目有序展开,54个院落实现整体腾退,阜内大街业态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编制马连道地区发展规划,启动茶业交易中心项目,群众期盼多年的白纸坊西延路日前实现通车。
    区域协同发展取得新的进展。积极支持新城建设,与合作区县共同推进保障房、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主动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河北廊坊签署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围绕规划、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开展对接。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邓州市开展对口协作。加强与贵阳、惠州等地的务实交流,促进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二)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
    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回应群众期盼,直面发展难题,创新政策机制,努力完成好重点领域改革任务。
    教育综合改革率先突破。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西城教育,坚持“校校精彩、人人成功”理念,大力推进学区制,撤并重组19所小学,教育集团扩大到17个,试点设立了高校和优质中学附属小学,按比例对口直升,新增优质学位4680个。实现了小学免试就近入学,小升初学区派位入学比例增长到77%。完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成立由退休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名师导师团。实施“校圆工程”和“城宫计划”。中、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加快简政放权,承接市政府下放的行政审批172项,取消行政审批43项。深化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梳理区政府本级行政权力156项、政府部门行政权力5344项、街道办事处行政权力64项,主动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各方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制定区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意见,调整优化国有资产结构布局,完成4家企业战略重组。成立天桥盛世投资集团,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与驻区中央、市属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金融街集团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合作,共同组建了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区属企业在市民生活、城市建设、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全面深化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城市环境和功能不断优化
    以服务保障国庆65周年、APEC会议等重大活动为契机,加大力度,创新举措,扎实推进环境建设和城市管理。
    “城市病”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持续开展“拆违、灭脏、治污、清障、治乱、撤市”六大战役,集中整治5类40项突出环境问题,全年拆除违法建设3484处、6.3万平方米,治理环境脏乱点1261处。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加强雾霾天气降尘作业,完成无煤化改造1.4万户,淘汰老旧机动车30228辆,调整退出污染企业4家。着力缓解交通出行压力,编制市政道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61条道路大中修改造,打通了裕民西路等9条断头路,太平街二期基本完成,手帕口平改立工程实现复工。通过多种方式新增居住区停车位640个,投放公租自行车3000辆。清理整顿违法群租房2079户,规范整治普通地下室324处。城市乱象初步得到遏制。
    城市环境品质日益提升。坚持把环境景观和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76条主要大街两侧建筑物进行外墙保温和粉刷美化,完成西安门大街架空线入地工程,提升了什刹海东片、景山北海周边的环境品质。建成北二环城市绿廊,完成万寿公园改造和金中都公园宣阳桥建设。开展胡同精细化管理试点,建成16条精品大街、65条精品胡同。新建改造绿地30.15公顷,新增屋顶绿化2.04万平方米、垂直绿化3618延长米。居民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建立重大环境问题约谈制度,健全“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机制,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景观照明、环境秩序考核评价等工作标准,深化“门前三包”责任落实,有效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成立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完善监管体系,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开展居民住宅楼电梯重大安全隐患排险工作,更新电梯26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工地等重点部位的专项治理,做好水、电、气、热保障工作,确保城市安全运行。
    (四)以文化育文明成效显着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促进区域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区域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发挥市民文明学校、“道德讲堂”等阵地作用,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教育,组织百姓宣讲470余场。做好“北京榜样”评选工作,8个集体和个人被评为“北京榜样”,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实施“道德力量倍增行动”,发挥好榜样的模范引领作用。完善文明城区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常态化。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取得新进展。编制了西城区“文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劝业场加固修缮和雁翅楼景观复建工程。继续实施文物“解危、解放、解读”工程,建设文物保护单位二维码信息宣传系统,完成历代帝王庙西配殿等4处文物修缮。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制定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建设非遗传习基地,新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4项。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积极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进家庭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和军营文化建设,开展景山合唱节、陶然亭公园群众文化游园等3200余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启动“百岁老人口述史”公益项目,开展西城阅读季,利用公园和文物腾退资源,开辟“宣阳驿站第二书房”和“北京砖读空间”等特色公共文化场所。成功举办首届西城区残疾人艺术节,承办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和北京市第九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完善各项惠民政策,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年为群众办重要实事189件,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实现新增就业4487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76%,“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脱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标准,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加大投入力度,支出资金2.6亿元为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就业等各方面保障。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和“救急难”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各项救助政策,让困难群众感受到更多温暖。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启动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5个医疗联合体。完成公共卫生机构整合,精神卫生新病区投入使用,成功创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北京肛肠医院通过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级评审。开展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建立100个优秀全科医生工作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42.3%。推进全国幸福家庭创建试点工作,生育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群众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加大工作力度,探索百万庄北里棚户区改造模式,加快推进33个棚改项目,6605户居民从中受益,棚户区改造实现突破性进展。完成115万平方米抗震加固和节能综合改造任务,实施19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翻建修缮各类房屋5334间。15210套保障房实现竣工。完成9269套配租配售任务。
    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成16个养老照料中心,新增养老床位548张。推进“医养结合”,率先实现养老机构全部具备基本医疗条件,启动“零距离”居家养老服务系统,我区被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养老服务项目荣获“2014年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
    (六)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
    坚持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着力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社会建设考评指数名列全市第一。
    社会服务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深入推进“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工作,共收集社情民意4万余件,解决率达96.7%。健全“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发挥街道统筹辖区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进社会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安“三网融合”,促进力量下沉,形成了“区级领导包街道、处级干部包社区、科级干部包网格”的工作机制。在社区实行弹性工作制,开展延时服务、预约办理、综合受理,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办事。举办首届社会治理创新论坛。“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荣获“倾听民意”政府奖。
    社会参与渠道不断拓宽。推行“参与式协商”社区治理模式,积极搭建居民参与街巷胡同、老旧小区管理等公共事务的平台。在全市率先开展社区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96个。深入开展“邻里互助·守望幸福”综合包户志愿服务行动。出台引导社会单位资源开放、推进区域共建共享的指导意见,374家驻区单位开放餐饮、停车等资源,受到了辖区居民的欢迎。
    努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落实“六五”普法各项措施,我区被评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健全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现信访总量和集体访“双下降”。多措并举加强人口调控,不断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平安西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防控网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将反恐防恐纳入维稳工作体系,深化群防群治,圆满完成各项重大活动维稳安保任务,有力地服务了发展大局。
    (七)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增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和实效。
    严格执行各项规定,扎实推进整改落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区委有关精神,精简会议、文件、简报和出访活动,规范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把更多资金用于民生事业发展。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深入辖区单位、居民群众开展走访座谈,听取意见建议,查摆突出问题23个,制定42项、169条整改措施。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整改落实,转作风取得明显成效。
    主动接受各方监督,依法履行政府职责。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认真做好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等工作,落实规范性文件向人大备案制度。积极听取区政协意见建议,制定重大行政决策向区政协通报协商等制度。全年共办理会上议案、建议155件,提案287件,办复率100%;办理会下建议、提案21件,已办复20件,还有1件正在办理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和专家学者列席政府常务会,试行政府常务会微博直播。落实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等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
    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建立新办企业联审联办服务机制,促进服务高效化、便利化。开展“行政服务标准化管理年”活动,推进各级各类服务大厅规范化建设,强化区、街道、社区信息共享和业务规范。加强非紧急救助服务工作和“12341”区政府热线建设,完善“一站、一网、一号”一体化行政服务体系,政务服务水平实现新的提升。
同时,区政府积极推动妇女儿童、档案、史志、防震减灾、公益慈善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外事、外联、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和双拥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区民宗侨办、牛街街道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德胜街道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向中央、市属单位和驻区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城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广大市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我们的城市还存在令人揪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民生改善问题。全区人口老龄化率已达23.9%,但养老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养老设施和专业队伍还比较匮乏。“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些居民还居住在危旧平房、简易楼,生活设施严重滞后,居住条件急需改善。二是交通问题。市政道路建设规划尚未完全实现,动态和静态交通管理能力亟待增强,市民出行还不便捷,营造绿色低碳出行的社会氛围还需要下更大功夫。三是环境问题。城市痼疾顽症尚未根治,大气污染、人口无序过快增长等问题需要持续深化治理,城中村、边角地、背街小巷、低洼院落的脏乱问题依然存在,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四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旧城有机更新还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撑,文物腾退和整体保护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名城保护的机制还不健全。五是政府自身建设问题。有的政府部门服务效率、服务质量还不高,有的工作人员法治意识不强,依法履职还不到位,解决群众诉求和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上这些问题,都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人民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群众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将以更大的担当、更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要求和安排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协同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谋划“十三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各项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要求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努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区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部署,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法治为保障,深入实施“服务立区、金融强区、文化兴区”发展战略,更加突出城市功能和环境优化,更加突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突出激发文化和社会活力,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努力在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进程中走在前列。
    做好今年工作,要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群众满意、首善标准。切实把实现和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群众对城市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化首都意识,坚持首善标准,发扬首创精神,高水平开展工作,高标准做好服务,高质量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坚持战略谋划、创新发展。着眼首都功能核心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立足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落实“四个服务”职责,在更宽视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编制“十三五”规划,以改革突破瓶颈、以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后劲。
    ——坚持功能引领、调促并举。树立“集聚是发展、疏解也是发展,环境是发展、服务也是发展”的理念,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坚定不移“瘦身健体”,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力度,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环境要优美、人口要调控、服务要优质、发展要持续”的目标要求。
    ——坚持统筹联动、协同推进。注重协调联动,围绕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加强功能区、街道和部门之间统筹协调,促进政策集成、资源集聚和力量整合。注重协作协同,紧抓“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机遇,密切区域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赢得更大空间。
    ——坚持依法治理、严实善政。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努力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三严三实”要求,规范行政权力,强化务实作风,不断提高政府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水耗降低率完成市下达指标。
    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绘就区域发展新蓝图
    聚焦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目标,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抢抓机遇、深入研究、系统谋划,为“十三五”时期科学发展谋篇布局。
    认真研究区域发展重大问题。开展“十二五”规划实施评估,做好创新驱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等重大课题研究,积极探索首都功能核心区发展规律。坚持以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底线,统筹功能疏解、人口调控、空间优化等目标,切实提高规划研究的系统性、科学性、指导性。
    着力构建“十三五”规划体系。根据区域发展需要,明确编制重点,形成以规划纲要为龙头、重点专项规划为支撑、一般专项规划为基础的规划体系。突出规划纲要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做好与市“十三五”规划的衔接,全面落实区委规划建议要求。做深做实专项规划,直面突出问题、整合力量资源,重点编制生态环境、文化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社会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治建设等规划。
    集聚各方力量编好规划。加大统筹协调、组织指导力度,规范论证、审查、发布等关键环节,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组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咨询委员会,提高规划咨询、指导和论证实效。坚持开门编规划,注重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等社会各界作用,多种形式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积极回应社会重大关切,使规划研究编制过程成为凝聚发展共识、提振发展信心、汇聚发展合力的生动实践。
    (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以功能区建设为支撑,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持续推进“瘦身健体”,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品质。
    加快“瘦身”步伐。落实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加大业态调整力度,搭建政策宣讲、信息对接、网络交易等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北展地区动批、天意等批发市场调整疏解,促进马连道地区业态调整和产业升级。依法规范和撤销20个市场。认真落实人口调控方案,坚持以人口布局倒推发展布局,拓展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的方式方法,实施人口动态监测,严格户籍管理,清理直管公房转租转借,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坚决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人口调控目标。
    积极推动“健体”。按照“用地少、用人少、用电少、用水少、高附加值、高影响力、无污染”的标准,引导企业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统筹推进金融街项目建设和资源置换,引进总部型、创新型和专业服务型金融机构,办好金融街论坛和金融博览会,提高国际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金融、科技、文化融合发展,推进中关村西城园北京“设计之都”核心区和出版创意产业园建设,完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搭建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发挥设计产业联盟作用,开展创业孵化集聚区试点,促进一批重点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大力实施养老健康家政、文化体育休闲等重点领域消费工程,落实好旅游与文化、商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商道”规划建设,提升西单、大栅栏等区域的商业品质和消费环境,鼓励和引导传统商业发展电子商务,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格局。
    主动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强化全市一盘棋意识,完善与其他区县协作发展机制,着力在保障房建设、教育医疗、产业互补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探索建立与津冀有关地市协同发展机制,稳步推进永清现代物流园、固安产业园等项目,深化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职业教育等方面对接合作。积极做好与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河南等地有关城市(区)的对口支援工作。
    不断优化区域发展环境。落实区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意见,创新国有资本监管模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机制。健全融资信贷体系,设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用好“新三板”市场优势,支持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强市场监管,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共建宜居宜业的美丽西城
    坚持建管并重、夯实基础,注重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精心打理城市,努力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配合推进地铁7号、8号、16号线建设,确保地铁8号线天桥站完工。落实市政道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南中轴路南段等3条道路竣工通车,启动槐柏树后街、北纬路、北新华街市政道路施工,完成38条道路大修、5条道路疏堵、6条道路慢行系统改造,更新43条道路市政排水管线,完成老旧供热管网改造任务。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新增居住区停车位600个,完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鼓励驻区单位向社会开放停车场。做好1000辆公租自行车投放工作,倡导市民绿色出行。
    持续深化‘城市病’治理。认真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淘汰老旧机动车1.75万辆,加快燃油锅炉改造,实现全区无煤化,努力完成市政府下达的PM2.5浓度控制目标任务。以更大力度实施“六大战役”,拆除违法建设6万平方米,保持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完成3处城中村、边角地征收拆迁任务,重点整治街面秩序、开墙打洞、店外经营、违规修(洗)车点和群租房,继续推进僵尸车、地锁、消防通道清理。全面开展二环路沿线突出环境秩序问题综合整治。
    营造舒适优美生活环境。启动生态西城规划编制,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增加文化元素和人文关怀。推进西海片区等4处达标区域和16条市、区达标道路建设,实施12项架空线入地工程,开展60条街巷胡同综合整治,打造30条精品胡同,新建28个垃圾分类达标小区,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加快改造无独立冲水式厕所,彻底解决人工清掏的旱厕问题。加强河湖水系治理,启动2座水处理站建设。加快城市增绿扩绿步伐,完成莲花河滨水公园景观提升工程,实施珠市口西大街至广外大街沿线增绿添彩工程。利用边角场地播种绿植,尝试开辟“都市菜园”。动员广大市民参与环境美化工程,鼓励建设生态阳台、院落,大力实施立体绿化,美化身边环境。强化绿色发展理念,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做好节能改造工作,积极倡导循环经济和低碳生活。
    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实现区、街道上下联动综合执法。探索推行“大城管”体制改革,努力形成城市管理、作业、执法、监督“四位一体”闭合管理体系。探索实施示范街区、达标街区、自管街区和重点整治区域分类管理,积极推进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化试点,有效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建设地下管网数据库、公共平台和应用系统,为确保城市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四)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区域文化魅力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记忆西城、书香西城、艺术西城、时尚西城建设,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加快“文道”建设,深化“名城、名业、名人、名景”工作体系,探索旧城保护与有机更新的途径,进一步推动名城保护工作由单一物质形态保护向全方位文化传承转变。扎实推进白塔寺片区和什刹海片区整体建设,启动德胜门对景项目,完成地安门百货商场等项目改造。做好大栅栏北京坊招商和运营工作,积极推动琉璃厂艺术文化馆项目征收,启动杨椒山祠、钱市胡同等文物征收,加快护国观音寺、粤东新馆等文物征收工作进程。提升宣南文化博物馆展陈质量,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三维应用项目,完善非遗保护工作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
    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坚持文化正确发展方向,加强家庭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建设。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完成“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建设。完善全国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机制。做好‘北京榜样’评选推荐和宣传工作。启动公共文化大厦工程。研究制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建立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机制,构建全方位文化惠民网络。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编制全民阅读规划,继续开展“百岁老人口述史”等公益项目,举办第三届北京民间友好论坛。支持西城原创音乐剧基地、繁星戏剧村、英蓝大厦音乐会等一批文化品牌,鼓励创作反映西城风土人情、和谐发展的文艺作品,讲好群众身边的西城故事。
    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造,优化配置区域文化资源,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加强天桥演艺区建设,做好天桥艺术中心运营工作和开业首演,推进天桥市民广场等在建项目,启动天桥汇二期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新一轮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评定工作,促进二热天宁寺厂区等文创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体系,理顺产业管理体制机制,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创新专项资金支持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力。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按照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的要求,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努力实现全方位保障、全人群覆盖、全领域发展,切实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小升初学区布局,新增初中优质学位1000个。加强学前教育,提高街道幼儿园办园质量,规范民办幼儿园,清理非法幼儿园。推进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卓越教师工程和教育家工程,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干部管理水平。继续实施“校圆工程”和“城宫计划”。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营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
    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加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智慧医疗”服务模式,构建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的分级诊疗体系。推进区属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达标建设,加快宣武中医医院二期、丰盛医院和护国寺中医医院门诊楼等项目建设,完成回民医院三级甲等民族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深入推进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健全家庭医生激励机制。实施“新家庭计划”,开展国家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照护试点,提高家庭发展能力。深化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延伸“医养结合”服务,构建多层次、多途径养老服务格局。完善全民健身网络,建成50个体育生活化达标社区。
    全面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落实各项政策,鼓励推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不断提升区域就业质量。发挥工会组织、行业协会、调解仲裁等机构的作用,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开展国家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完善区、街两级联动的服务体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低保人群、困难职工等群体多层次保险机制。促进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慈善援助的有效对接,探索建立患重病、负担重、生活困难职工的大病救助保障机制,着力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特殊未成年人、失能老人等群体的救助工作。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深入了解残疾人需求,多种方式拓宽帮扶渠道,进一步提高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
    扎实推进惠民利民工程。抓住棚改政策机遇,扩大项目覆盖范围,在加快推进33个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7个项目,完成百万庄北里项目征收,力争实现6500户棚改目标。多途径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启动10栋简易楼解危排险、10个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完成1000户抗震加固、2500户平房翻建任务,更新61部危旧电梯。加快保障房项目建设,实现房山长阳、丰台南苑等项目按期竣工。完成全区房屋普查工作。继续实施生活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合理布局服务网点,扩大百姓生活服务中心试点范围,拓展“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服务内容,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生活服务。
    (六)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要求,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完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有序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街道职能,探索街道大部制管理模式,完善地区管理委员会工作机制,理顺条块关系。加强区级“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指挥平台建设,利用云平台、大数据技术,继续推进社会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安“三网融合”,做到资源整合、无缝衔接。强化基础网格力量配备,试行政府代表入网格,健全联勤联动响应机制,实现网格内资源、力量和信息整合。继续做好“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需求。
    依法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和方式,引导多元主体依法参与管理和服务。依法做好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试点“多居一站”模式,培养综合化、专业化、本地化社工队伍,提升社区服务效能。健全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构建区、街两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规范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力度。完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和动员机制,拓展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有效引导驻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市民生活。发挥市民公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作用,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切实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健全法律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完成“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依法诚信示范企业、法治示范学校创建,大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落实信访工作法治化要求,完善多元调解机制,推进“阳光信访”,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机制,加强安全教育,推进消防、交通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建设食品药品安全监控中心,实施全过程监管和风险监测,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完善突发事件预案,加强应急管理,争创“全国防灾减灾示范区”。推进“平安西城”建设,加大科技创安和群防群治力度,抓好治安重点地区、重要节点、敏感部位、突出问题的常态化治理,加强反恐工作“六大体系”建设,围绕城市建设和环境改善,同步推进人防、物防、技防标准化建设,提升反恐防恐能力,确保区域安全稳定。
    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提高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能力。认真做好外事、外联、侨务、对台等事务,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局面。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按照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要求,加快职能转变、作风改进、效能提升,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制定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制度,认真听取区政协的工作意见,主动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严格遵循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探索民生工作民意立项机制,创新行政决策效果评估方式,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认真落实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强化行政首长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化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探索建立“政府开放日”制度,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落实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综合执法,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进一步加强与驻区单位的联系,主动对接服务需求,履行好“四个服务”职责。坚持联系群众制度,扎实做好办实事工作。健全行政服务体系,全面实施行政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建设。依法做好行政审批工作,承接、落实市级下放审批事项,开展联审联办、多证联办,加快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加大督查力度,完善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科学开展考核评价工作。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按照从严治政的各项要求,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持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与各项行政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促进责任制的落实。始终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持续抓好区政府领导班子19项77条中长期整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和专项治理,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监督作用,加强“三重一大”事项和工程项目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不断创新方式,进一步提高监督问责实效。从严抓好公务员队伍教育管理,不断强化法治意识、廉政意识和服务意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用心履职、竭力尽责,不断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区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名 词 解 释
    1.新三板
    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继上交所、深交所之后,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三家证券交易所。主要业务是为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份公开转让、融资、并购等相关业务提供服务;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信息、技术服务。
    2. 北京“设计之都”核心区
    2012年5月,北京正式加入联合国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被授予“设计之都”称号。西城区凭借丰富的设计资源和领先的设计实力,被北京市确定为“设计之都”核心区,并在《北京“设计之都”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予以明确。
    3. 新华1949
    位于北礼士路129号,原为北京新华印刷厂,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按照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的理念,搭建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打造以设计、传媒、出版产业为核心的功能平台。
    4. 绿道、文道、商道
    为提升区域环境品质,区委区政府结合区域实际,启动了“绿道、文道、商道”建设。“绿道”北起木樨地,南至永定门桥,沿护城河全长约9.3公里,是北京市规划的10条城市滨水绿廊之一。“文道”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直线距离约7.8公里,是以北京中轴线为主体的传统文脉。“商道”由新街口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西四北大街、西四南大街、西单北大街、宣武门内大街、宣武门外大街、菜市口大街等8条大街组成,全长8.7公里,建成后将成为纵贯我区南北的商业大道。
    5. 金融街A5
    位于金融街核心区,属于金融街资源利用贴建项目,占地面积约1.38公顷,地上建设规模4.19万平方米,未来拟用于金融办公。
    6. 大栅栏北京坊项目
    东至珠宝市街以西、南至廊房二条以北、西至煤市街路以东、北至西河沿街路南。规划总占地面积约为3.74公顷。该项目是基于大栅栏C地块中多个单体或联体建筑组成的建筑集群。
    7. 北中轴线保护示范项目
    结合北京市“中轴线”及“大运河”申遗工作,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北中轴线核心保护区(地安门外大街段)·什刹海地区旧城保护示范项目”。该项目总占地约15.56公顷,北起鼓楼西大街,南至平安大街,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前海东沿及鸦儿胡同15号院西侧路。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居民自愿、整院腾退”的原则,实施成片区的人口疏解、院落修缮、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交通疏堵、环境治理美化以及产业调整提升等工程。
    8. 校圆工程
    因用地问题没有实现规划的校园,通过对校园周边土地的征收、拆建,实现校园扩大发展,落实教育用地规划,让校园更加完整、功能更加健全,最终实现学位数量的增加。
    9. 城宫计划
    是建设“城市学校少年宫计划”的简称,也是西城区“校校精彩、人人成功”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即:让学生课后和假日在校内就能依据兴趣特长,自主选择、自愿参加艺术、科技、体育、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特色专业活动。通过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有导向的配置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公平。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区建设百所学校少年宫。
    10. 北二环城市绿廊
    西起西直门桥,东至鼓楼桥,全长3.3公里,占地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是北京市环二环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自然、简约、生态、亲水、人文”的设计理念,通过增绿、驻足、连通及添彩四种设计构思来打造北二环整体绿地景观。
    11. 解危、解放、解读
    “解危”是指对暂时不能腾退的文物建筑实施文物排险,改善设施条件,确保使用安全和建筑安全。“解放”是指针对价值极高,但存在安全隐患的文物保护单位,结合旧城功能疏解,加以腾退,形成保护和利用的新格局。“解读”是指深入挖掘文物内涵,重识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12. 非遗传习基地
    为西城区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免费提供独立传承工作室,开展日常创作和传习活动,同时设立露天剧场,定期举办非遗专题公益演出。基地位于长椿寺非遗保护中心,2015年一季度将对外开放。
    13. 北京砖读空间
    指依托砖塔胡同的万松老人塔院与正阳书局合作开办的特色阅读空间。该空间实现了文物单位再利用、社会资源整合、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创新的多重探索。
    14. 宣阳驿站第二书房
    宣阳驿站位于金中都公园内,是仿金代建筑风格的一座仿古建筑群。第二书房是国内首家家庭教育主题图书馆,意为除家里之外的第二个可以阅读的场所。2014年宣阳驿站引进第二书房,被称为宣阳驿站第二书房。
    15. “救急难”工作机制
    按照民政部的工作部署,对遭受各种急难情形致使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居民救助和帮扶的工作机制。通过开展“救急难”工作,给予困难群众及时救助,最大程度减少和避免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事件发生,织密编牢社会救助安全网,切实维护困难群众的生存权益,守住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的底线。
    16. 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是指以信息化建设为纽带,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多点对多点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分工协作,有效整合辖区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优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形成社区首诊、分级诊疗的有序就医格局。
    17. 医疗联合体
    将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由一所三级医院牵头,与区域内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层级清晰,布局合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密切协作的新型医疗服务保障体系。目的是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实现社区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
    18. 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
    全科医生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医院)全职或兼职工作,也可以独立开办个体诊所或与他人联合开办合伙制诊所。鼓励组建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社区护士等人员组成的全科医生团队,划片为居民提供服务。
    19. 医养结合
    集医疗、养老为一体的整合服务。主要采取三种模式:医疗机构在养老院内设医疗点;单独设立医疗室;与临近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的方式。
    20. 全响应
    为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关于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要求,西城区提出构建“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强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辖区居民均作为主体参与社会服务管理,通过建立全面感知、快速传达、积极响应的社会服务管理响应链,实现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全感知、全时空、全参与、全联动。
    21. 一站、一网、一号
    “一站”是指全区各级各类实体服务大厅。“一网”是指全区统一的网上虚拟服务大厅。“一号”是指区政府“12341”服务热线。
    22. 记忆西城、书香西城、艺术西城、时尚西城
    记忆西城:注重传承人文精神,宣传介绍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祭奠历代先贤。加大对区域内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经典民居等资源的规划、整合和建设,逐步形成西城区历史记忆类场馆的完整体系。
    书香西城: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倡导“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新风尚,在全区不断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按照服务半径合理规划,深挖潜力,加强共享,用好存量资源,优化增量资源,做好整合与创新,构建“15分钟公共阅读网络”。
    艺术西城:充分发挥区域内拥有众多国家级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和个人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基层文艺创作,繁荣西城艺术舞台,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时尚西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基层文化建设,培育地区文化新风尚,构建和谐人文环境,将现代化科技发展成果、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融入到基层文化建设之中,进一步凸显西城文化品牌影响力,促进文化与商业、旅游融合发展,营造健康时尚的生活氛围。
    23. “名城、名业、名人、名景”工作体系
    名城指对历史街区、街巷胡同、建筑、古树名木等物质要素为主的地理实体空间的建设和保护,以及环境秩序、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名业指各类老字号等传统商业服务业、传统和现代演艺业、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承和发展等工作;名人指以古今政治、经济、文体、社会服务业名人及其他着名人物为载体的研究和宣传等工作;名景指依托有影响力的文化和文娱活动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工作。
    24. 国防教育主题公园
    在西城辖区内,运用多种创意宣传手段,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采取点、线、面结合方式,把国防教育元素融入到城市景观中,打造以国防为主题的教育阵地,营造市民关注国防、支持国防的氛围。
    25. 新家庭计划
    针对新时期我国家庭变化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紧紧围绕“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从点滴入手,从基层抓起,促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与文明素质,提高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的综合发展能力。
    26. 多居一站
    结合西城区社区类型、人口规模、地域范围、功能定位等因素,探索多个社区共建共享一个社区服务站,实现资源整合,提高服务效率。
    27. 两集中、两到位
    “两集中”是指将全区面向企业、群众和社会公众的对外服务事项(除经区政府批准不进驻服务大厅的)纳入窗口集中办理,部门行政许可和行政服务向一个科室集中。“两到位”是指部门行政服务项目统一纳入服务大厅窗口办理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工作人员授权到位。
 

   

 copyright  北京市西城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办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9014909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68号  邮编:100054  Email:rdwzhan@mail.bjxc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