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战胜了“非典”等各种困难,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健康的增长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抗波动能力不断增强。据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7.0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1.9%。产业结构调整作用显现,第三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全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3亿元,与去年相比下降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4.7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4.0%。第三产业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提高,达到87.8%,经济结构向更加适合首都中心城区特点的方向发展。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3538元,按当前汇率计算,约折合5258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880元,按当前汇率折算,约折合6145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33.6亿元,与去年相比下降12.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额34.7亿元,与去年相比下降19.2%;更新改造投资额0.5亿元,与去年相比下降87.1%;房地产开发投资额98.3亿元,与去年相比下降6.5%。固定资产投资仍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主,其比重达73.6%,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全年开复工面积共计985.0万平方米,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基本建设开复工面积为265.2万平方米,更新改造为8.7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开复工面积为711.1万平方米,占开复工总面积的72.2%。全年竣工面积196.2万平方米;其中,基本建设与更改竣工面积为42.4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竣工面积为153.8万平方米,占竣工总面积的78.4%。
消费需求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4.1亿元, 与去年相比增长6.4%,增幅与去年相比提高1.9个百分点,完成全年计划的98.7%。按用途分:吃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4.6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9.6%,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穿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1.4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6.6%,比重持平;用类商品实现零售额88.1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5.1%,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
2003年,全区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5个,其中农产品及其它综合市场14个,专业市场29个,其他市场2个;市场总营业面积24.5万平方米,摊位总容量1.7万个,摊位出租率达91.1%。2003年各类市场成交总额达26.5亿元。
市场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2%,高于上年2个百分点。物价水平从年初起结束了较长时间的下降态势,出现了持续回升的势头,通货紧缩压力得到一定缓解。
财政收支 地方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区实现财政收入34.4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0.6%,完成全年计划的100.5%。区级各项税收实现33.0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0.8%。其中,增值税完成2.9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2.7%;营业税完成16.8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1.1%;
企业所得税完成5.4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1.5%。据初步统计,全区财政总支出28.6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3.0%。
二、行业发展情况
工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78.0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8.6%;全区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2.4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52.2%;实现利税总额9.5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58.3%;实现利润3.6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33.3%。大型企业集团占主导地位,全年收入超亿元企业为12家,收入为83.9亿元,占全部工业收入的81.9%。
建筑业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竣工产值7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全区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9家。全年建筑企业新签合同额159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47.4%;新开房屋建筑面积369.4万平方米,与去年相比增长22.6 %;本年度新开工程个数为4504个,与去年相比增长31.8%;其中,经招投标承揽的工程个数为1813个,与去年相比增长61%。
商业与饮食业 全年商业实现销售收入857.8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36.2%;实现利税总额12.7亿元,利润总额7.1亿元。饮食业实现营业收入10.3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7.3%。
服务业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不含金融保险业)为315.1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25.9%;实现利税总额29.0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27.8%;实现利润总额17.4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67.3%。其中,房地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5.9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29.8%;实现利税总额12.7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62.8%。
金融保险业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为928.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36.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29.0亿元。
三、城市建设
重点功能街区建设 金融街地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建各类现代化建筑170多万平方米,环境、绿化市政设施同步完成;开复工面积已达138万平方米,富凯大厦竣工,国际金融城、鑫茂大厦等进展顺利。西单商业区现代化的建筑群体已基本形成。总建筑面积已逾100万平方米,西西4号地项目完成规划报批。西外地区天文馆改扩建、动物园交通枢纽工程、城铁商业配套工程等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德宝7号地正做开工前各项准备,西外地区交通枢纽、中关村门户、商务旅游三位一体的格局基本形成。德外地区中国工程院项目启动拆迁,德胜科技大厦开工。阜景文化旅游街历代帝王庙三期修缮及庙内复建、白塔寺西侧古建修缮工程等有序进展。什刹海地区烟袋斜街和前海文化圈改造工作已全面展开。
道路建设 年内太平桥大街、武定胡同竣工通车;地铁四号线西四站拆迁启动;冰窖口路、后广平路等5条路正在施工;高粱桥路、赵登禹路等7条道路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八横八纵”路网格局得到进一步完善。
危旧房改造 采取以房改带危改、以文物保护利用带危改、以市政带危改、以重点功能街区建设带危改等多种方式,危旧房改造步伐加快。全年拆迁53片,公告动迁居民12562户,回迁居民2646户。年内危改开复工达到374万平方米,竣工68万平方米。
城市综合整治 完成对白云观、陟山门等11个市、区级重点项目整治;全年拆除违法建设6.8万平方米;改造绿地12.9万平方米,新增绿地8.7万平方米,建成北二环北侧、政协广场、马甸玫瑰园等三块万米公共绿地。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6.43%。以创建国家卫生区为契机,全面推进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改善环境质量。全年拆改锅炉134台522蒸吨,全区锅炉燃煤总量由98年的38万吨减少到4万吨左右;实现589个院落的4513户居民的煤改电示范工程;全年监测汽车尾气2.8万辆,达标率96.3%;认真落实控制大气污染的措施,全年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27天,占总天数的62.9%,与去年相比增加38天,增长11.1%。全区住宅楼垃圾道口实现全部封闭;在41个小区和大厦发放1422个垃圾分类桶;生活垃圾密闭式储运率达到100%。
四、对外经济贸易
三资企业 年末累计已批三资企业1046家;实际已开业企业414家,与去年相比下降0.5%;今年新批三资企业46家,与去年相比下降22.0%。
利用外资 全年累计合同利用外资额5901.1万美元,与去年相比下降10.4%。实际利用外资额2287.9万美元,与去年相比下降30.2%。 全年11家外商企业追加投资,实现外商追加投资额570.9万美元,与去年相比增长30.4%,占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25.0%。
五、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设立并组织实施了“西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西城区公共安全与应对突发事件体制机制研究”等一批前瞻性、先导性项目。组织举办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什刹海论坛”、“什刹海的保护与发展”等系列战略研讨与交流活动。加大实验项目成果转化力度,“平房煤改电工程”、“垃圾分类”等在全区普遍推广。积极开展科技中介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年完成技术合同1200多份,实现合同金额14.9亿。成立德胜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中心,园区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2家。积极推进科普社会化工作,648项活动列入“2003年北京科技周”指南目录,20多万人接受了科普知识教育。
教育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年末,区内幼儿园调整为55所,小学调整为54所,中学调整为45所,职高调整为4所。实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区财政对普教经费同比增长10.2%;生均教育经费同比增长5.3%;生均公用经费同比增长1.8%。学校硬件设施得到新改善。159中学教学楼建成使用;长安中学、3中二期、育民小学、44中改扩建工程启动。特色教育与德育工作扎实迈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特色、社区教育特色、特殊教育特色进一步推广;西城区小学95%以上建立校外或校内德育基地。
文化 开展“白云观民俗迎春庙会”、“西城之春艺术节”、“夏日文化广场”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000多场次。文化设施建设投入继续加大,二龙路等6个街道图书馆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区图书馆参加全市区县级公共图书馆评估达标工作,将跨入全国一级馆行列。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文化场所逐年增加,截止2003年末,全区文化产业达到1081家,从业人员近2.6万人。
卫生 有效克服“非典”的冲击,根据区情建立起“四网两组”的防控工作机制,果断采取有力的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认真落实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工作,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复兴医院新楼竣工,展览路医院病房楼进入装修阶段,丰盛医院、厂桥医院的改造工作正在积极进行。
体育 区政府加大对群众体育设施的投资,全年体育局利用彩票公益金135万元,政府投资45余万元,吸纳社会资金约45万元,新建45个居家工程,累计健身工程178个,健身工程面积约3.4万平方米,覆盖全区92%的居家委会。2003年新增体育用地1.3万平方米,体育活动场所面积增至64.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用地达到0.81平方米。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率达到100%,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1459人。
社区建设 示范城区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社区自治组织运行机制得到创新,全区181个居委会完成了换届选举,采取直选方式的占总数的16.6%,位居全市之首。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建设与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在全市率先完成“星光计划”建设。积极开展“十六大精神进社区”、“八十万人创文明、告别陋习树新风”等主题活动。
六、人民生活
人口 据户籍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末,我区户籍人口数796542人、282486户;暂住人口101250人。区内人口得到有效控制,户籍人口出生率2.75‰,死亡率4.17‰,人口自然增长率-1.42‰,人口呈下降趋势,人口机械增长率为6.46‰,计划生育率为99.04%。
就业及社会保障 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新制定十三项再就业政策;推出“空中就业走廊”等就业新模式;发挥“政策促进再就业资金”作用,多渠道、全方位扩大就业;开发18204个社区就业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3517人;启动“再就业援助计划”,681名就业特困人员拖底安置率达到100%。2003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85%,比2002年上升0.06个百分点;失业人员就业率为76.30%,与去年相比,提高1.19个百分点。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98.60%;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率99.90%;失业保险基金征缴率99.95%。
居民生活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39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其中,人均工薪收入增长10.5%;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收入增长23.3%。全年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719元,与去年相比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恩格尔系数为31.4%,比去年下降1.1个百分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有所降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0.81,与去年相比下降了0.04。
居民住房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住房制度改革力度的加大,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据城市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全区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16.91平方米,比2002年和2001年分别增加0.89平方米、2.58平方米。
说明: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自2004年起原“国内生产总值”更名为“地区生产总值”,统计口径不变。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以前通常用户籍人口计算,自2004年起均用常住人口计算。
4、本公报中主要经济指标均为当年价格。
5、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总支出的比重。
6、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