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是西城区“十五”计划全面实施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经济保持快速、健康的增长势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 综合经济
经济实力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8亿元,比上年增长5.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13.8%和86.2%,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向更加适合首都中心城区特点的方向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区域口径)达到4700美元。
市场需求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3亿元,更新改造投资3.9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05.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仍以房地产投资为主,其比重达69.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年开复工面积共计981万平方米,其中基本建设开复工面积为280.1万平方米,更新改造为2.6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业开复工面积为698.3万平方米,占开复工总面积的71.2%。竣工面积为254万平方米,其中基本建设与更改竣工面积为55.1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业竣工面积为198.9万平方米,占竣工总面积的78.3%。
消费需求增长趋缓,消费热点逐步形成。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4.1亿元,增长4.5%,增幅比去年下降3.9个百分点。消费热点向交通、通讯与文化方面转移。汽车、书报类等消费品零售额有较大幅度增长。汽车类实现零售额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倍;书报杂志类实现零售额4.6亿元,比上年增长76.4%;据城市住户抽样调查统计,2002年我区居民消费性支出中交通和通讯支出为1996元,比上年增长95.7%。
居民消费倾向有所增强,消费结构逐步升级。2002年我区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10995元,比上年增长14%,居民消费倾向为0.85,比去年提高了0.07。
市场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8.2%,同比降低4.9个百分点。2002年下半年以后,消费价格下降的趋势有所抑制。
财政收支 地方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区财政收入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区级各项税收累计完成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二、行业发展情况
工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65.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全区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7.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为6.0亿元,利润总额2.7亿元。大型企业集团占主导地位,全年收入超亿元企业为12家,收入为49.6亿元,占全部工业收入的73.7%;多元化经营成效显着,全年工业产品销售利润为6.9亿元,工业企业的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达6.8亿元,主营业务收益与附营业务收益基本相等。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7.9亿元,同比增长10%。
建筑业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4.4亿元,实现增加值14.9亿元,同比下降1.4%;实现利税总额3.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0.7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1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0万平方米,增幅26.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0万平方米,增幅13.5%;本年度企业新开工项目数3453个,比上年增加1207个。
商业和餐饮业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39.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3.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3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4.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5.1%。按用途分:其中吃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1.6亿元,比上年增长6.7%,比重上升0.4个百分点;穿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8.8亿元,比上年下降0.5%,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用类商品实现零售额83.7亿元,比上年增长6.2%,比重上升1.1个百分点。
服务业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不含金融业)为250.2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2.7亿元;实现利润10.4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业实现销售收入66.2亿元;实现利税总额7.8亿元。
三、城市建设
重点功能街区建设 金融街地区新调整的中心区规划突出国际化、生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北京金融街的品牌形象逐步奠定。全年建设项目14个,开复工95万平方米,富凯大厦、金辰公寓等一批重点工程按计划顺利实施。德胜科技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德外大街竣工通车。西单商业区建设取得新进展。西外地区天文馆改造等项目推进顺利,展览馆地下停车场、城铁车站和指挥中心竣工交用,交通枢纽的整体形象初步显现。阜景文化旅游街规划方案初步确定;历代帝王庙一、二期修缮工程基本完成;白塔寺西侧古建修缮工程全面启动;什刹海地区荷花市场竣工;火神庙一期腾退基本完成并开始修缮;完成前海西街改造和环湖景观整治工程;完成关岳庙、克勤郡王府等五项工程。
道路建设 完成宣内大街、安德路等十四条道路的拓宽改造任务,太平桥大街北段和金融大街在建,铺设各类市政管线10.1万米,“八横八纵”路网格局得到进一步完善。
危旧房改造 采取以房改带危改、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危改、以功能街区建设带危改等多种方式,危改步伐大大加快。全年完成动迁居民1.7万户,相当于“九五”期间拆迁总量的70%。新启动和平门、南闹二期、车公庄北里、北营房4片危改小区,开复工209万平方米,竣工58万平方米。德外高层住宅楼结构封顶,小市口拆迁居民提前8个月回迁新居。
城市综合整治 完成永定河引水渠沿岸等21项市区级重点工程,38个老小区和19条道路得到整治,市容市貌有明显改观。道路改造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使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改善。全年共拆除违法建设10.4万平方米,月坛等5个街道实现主要大街、次干路无违法建设。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场扰民、环境脏乱、随意张贴小广告和违法占道经营等问题基本得到清理和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 建成白云公园、金融文化园等5万米以上大绿地和10块街头小绿地,新增绿化面积19.51公顷,人均园林绿地面积达到10.17平方米;本年新植树木9.3万株,年末实有树木达到127.83万株;本年新植草坪面积7.93万平方米,年末草坪面积达到227.96万平方米。实施景观建设工程,西外、什刹海前海、展览馆路等地区形成一批亮丽景观。完成控制大气污染阶段性任务,改造燃煤锅炉143台。
四、对外经济贸易
三资企业 年末累计已批三资企业1000家;实际已开业企业411家,与上年相比下降13.8%;今年新批三资企业59家,比上年相比增长103.4%。
利用外资 全年累计合同利用外资额6583.5万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91.0%。实际利用外资额3277.5万美元,超过利用外资额年计划3000万美元的9.3%,与上年相比下降79.2%。全年有46家企业入资和增资,与上年相比增长21.1%。
出口情况 全年三资企业出口商品交货额174.6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26.9%。
五、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围绕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广泛开展可持续发展行动,组织实施了什刹海水体生态恢复、平房区电取暖等41个示范项目。开展社区居委会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工作,完成区政务网升级。开展“科技走向社会”等系列社区科普教育活动,推进了科普工作社会化。积极开展科技中介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年完成技术成果转让163项,技术交易额3458万元,上缴营业税64.18万元。
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类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了西城外国语学校与98中、3中与新街口中学的合并。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完成8中二期工程,建成新159中学,改造了39中等一批校舍和操场。4中、实验中学、师大二附中被评为首批北京市普通高中示范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行校长职级制,在部分学校进行了教职工聘用合同制试点。截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22所。其中小学63所;普通中学47所;职业中学4所;工读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成人教育学校4所。全区在校学生数97104人,比去年减少3145人,下降3.2%。其中小学在校学生30126人,比去年减少3157人,下降9.5%;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1609人,比去年减少73人,下降0.1%; 职业中学在校学生7058人,比去年减少335人,下降4.5%;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659人,比去年下降5人,下降0.8%;成人教育学校在校人数7527人,比去年增加420人,增长5.9%。
文化 文化生活繁荣丰富。大力推进“百场文化艺术讲座进社区”和“百场爱国主义影片进社区”工程;积极开展“十颗明珠耀西城”文化广场活动。
组建街道、社区图书配送中心,实现区图书馆与6个街道社区图书馆联网。拓宽服务领域,建成“视障图书馆”和德国信息与德语自学中心。重点整顿互联网服务经营场所,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
截至年末图书馆图书藏量增至49.8万册,比去年增加8.5万册,增长21.2%;电影放映共54214场次,比去年增加9035场次,增长20%;电影院观众人数167.7万人次,比去年增加33.5万人次,增长25%;
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又有新进展。年内增加景山和白云观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末,全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区文物保护单位37处。
卫生 研究制定区属医疗机构发展规划,实施卫生资源调整,推进区老年医院等医疗机构的改造。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药品收支两条线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完成卫生防病监督体制改革,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强化卫生行政执法职能。以食品卫生为重点,加大公共卫生监督力度。制定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完善24小时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549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9.35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6.75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护士6.92人。
体育 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体育场地明显增多,达到713个,比上年217个增长2倍多。社区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辅导站为212个,举办体育竞赛328项次,参加人数达到59.98万人次。
竞技体育成绩喜人。共获得国际和国内比赛奖牌84枚,其中金牌22枚,银牌36枚,铜牌26枚。
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创建工作全面展开。完成社区居委会转制和规模调整工作,健全了“一会两委”的社区自治组织体系。全面推行“一区一警一保安”的社区警务工作模式,开展聘任社区计划生育专职工作人员试点。
社区服务设施首次突破千个,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改善。年末社区服务设施达到1172个,比去年增加220个。增长幅度较大的有:体育设施320个,同比增加60.8%;文化站(室)189个,同比增加36.0%;教育培训设施128个,同比增加32.0%;便民餐点91个,同比增加21.3%。90%的街道敬老院拥有30张以上床位,80%社区居委会的综合服务设施达到100平方米以上。社区联片共建、资源共享的社会参与机制进一步完善。
六、人民生活
人口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我区户籍人口数792457人、282172户;暂住人口128620人。户籍人口出生率4.04‰,死亡率4.09‰,人口自然增长率-0.04‰,人口呈下降趋势,人口机械增长率为7.67‰。计划生育率为99.3%。
就业及社会保障 再就业工作深入扎实。根据劳动部门资料显示,建立了规模为2000万的“政府促进就业资金”,完善了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开通了“六条再就业绿色通道”。2002年末,全区共有登记失业人员165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0.79%。失业人员就业率75.11%,再就业服务中心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实现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实,“扶贫帮困资金”和“爱心助残资金”的设立与社会基本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的互补使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居民收入 全区(地域内)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8943元,比上年增长30.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16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995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5%,比上年下降3.43个百分点。
居民储蓄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1.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8%。
居民住房 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6.02平方米,较上年增加了1.68平方米。 “人均居住面积”的逐年上升标志着我区居民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