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05-02-18



  200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人民团结进取,把握机遇,大力发展以金融和高新技术为核心的西城经济,以“申奥”作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全区经济保持快速、健康的增长势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经济
  经济实力: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1%;第三产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8.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5%,经济结构向更加适合首都中心城区特点的方向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区域口径)达到35496元。
  区属实现增加值5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区属增加值中第二产业实现3.1亿元,第三产业实现47.0亿元。
  消费需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9.9亿元,更新改造投资6.3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94.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56.8%、111.3%和138.2%。固定资产投资仍以房地产投资为主,其比重达67.1%。
  消费需求稳步增长。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代表的消费增长较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7.5亿元,增长9.3%,其中区属完成销售额96.6亿元,占总销售额的64.5%。消费结构中吃的比重继续降低,其中吃类商品实现销售额29.6亿元,比重下降2.5个百分点;穿类商品实现销售额39.0亿元,比重上升1.4个百分点;用类商品实现销售额78.8元,比重上升1.0个百分点。
  物价:物价水平先升后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1%,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效益提高: 地方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区财政收入27.7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区级工商税收完成26.7亿元,比上年增长21.3%。
  二、行业发展情况
  工业:全年完成总产值39.7亿元,比上年增长8.7%。工业经济效益仍在低水平徘徊, 全年实现利税总额为1.0亿元,利润总额0.1 亿元。实现增加值25.4亿元,同比增长1.2%;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72.8%,比上年下降5.5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99.9%,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
  建筑业:区属建筑业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8.2亿元,比上年增长43.0%,实现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利税总额0.7亿元,同比上升55.1%,实现利润总额0.2亿元,同比增长165.4%。
  房地产开发业:房地产业销售、工程收入142.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4.7亿元。房地产累计开复工面积65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0.5%。
  商业、饮食业: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460.5亿元,同比增长4.1%,利税总额8.7亿元,同比下降13.2%。饮食业实现营业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10.2%,利税总额同比下降19.7。
  三、城市建设成绩显着
  危旧房改造创历史最好水平。围绕“十五”期间基本完成危旧房改造的目标,以房改带危改、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危改、以功能街区建设带危改,危改步伐大大加快。全年完成动迁居民1.6万户,相当于“九五”期间拆迁总量的70%。德外、桃园二期等7个危改小区实现新开工,危改开复工面积达180万平方米。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续建和新建西外大街、德外大街、安德大街、太平桥大街等16项道路改造工程,其中8项已圆满完成。西外大街的建成为西外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辟才路和广宁伯街竣工通车促进了西单地区和金融街的发展。道路改造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使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改善。
  重点功能街区建设进展顺利。西单现代商业中心怄在建项目加紧实施,阶段性景观建设基本完成。金融街地区富凯大厦、国际金融中心等在建项目达8个,建成B区万米绿地。德胜科技苑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危旧房改造为重点取得突破性进展。西直门交通枢纽拆迁任务全面完成,站区工程完成混凝土结构施工。阜景文化旅游街完成道路整治,历代帝王庙一期修缮工程和白塔寺西侧建筑腾退工作顺利完成。
  综合整治力度加大,城市卫生状况和环境质量明显提高。拆除违章建设12.4万平方米,完成768万平方米建筑物外立面的清洗粉饰工作。整治裸露地面31.1万平方米,新增绿地8.9万平方米。完成大气污染整治,改造锅炉152台。主干道机扫率达到83.9%。
  四、对外经济贸易
  对外经济贸易取得新进展。 当年新增“三资”企业29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15762万美元。出口商品交货额达5415万元,同比增长4.8倍。
  五、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科学技术:29项科技项目获市、区科技进步奖,一批科研项目通过转让走向市场。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加了30个社会化科普教育基地。被中国科协确定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
  教育:保持了对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育结构和布局调整迈出新步伐,扩充棉花胡同幼儿园、实验二小和35中等优质资源,进一步满足需求。继续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普通高中招生占高中阶段学生人数的比例提高到68.7%。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31中等一批学校完成校舍和操场改造,社区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参加各类培训的人员达到62万人次。
  文化:以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和助申奥为主题,结合“十五”计划的实施,举办《展示“九五”成就,再创“十五”辉煌》展览,组织知识竞赛和“市民讲英语”等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规范内容、突破重点和扩大覆盖面上取得新进展,“文明乘车从我做起”活动取得初步成效,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文化活动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以西单文化广场为重点,“文化广场年”活动高潮迭起,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卫生:大力发展卫生预防保健事业。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医疗机构分类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及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改革措施。结合城市建设推进医院改造,复兴医院病房楼已开工建设。
  体育: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到54%。举办了区第三届全民健身体育节活动。第21届大运会、全国民族运动会期间,完成了艺术表演及大会服务等任务。2001年我区被授予“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区”称号。
  社区建设: 加强了对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新型社区组织框架基本形成,完成了223个社区居委会的规模调整,优化了人员结构,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行为规范。
  社区建设水平有了新提高,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9个街道实行对外“一门式”办公,社区服务中心超过1000平方米规模的街道已经达到8个,敬老院达到30张床位标准的街道已经达到4个。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已达到97%以上。建成滨河路“万米健身园“和71个”社区健身园“。西长安街、福绥境等街道举办了市民大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红黄蓝网络社区“发展到期7个站点,月坛等街道开通了社区服务呼叫系统。
  六、人民生活
  人口: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未我区户籍人口数786450人,暂住人口113580人。户籍人口出生率3.81‰,死亡率4.45‰,人口自然增长率-0.64‰,人口呈下降趋势。计划生育率在99.8%以上。
  就业及社会保障: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再就业率为85%,登记失业率0.76%。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养老保险面扩大,到2001年年底,养老保险参统单位6719家,新增2.6万人,失业保险参统单位5207家;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1673家,超过了原大病统筹的人员数量;工伤保险参统单位达到4033家。各项社会保险收缴率稳  居民收入:全区从业人员平均工资17972.0元,比上年增长20.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6.1元, 比上年增长11.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7%;居民消费性支出9643.4元,比上年下降6.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下降8.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36.0,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
  居民储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居民住房:据区统计局城调队抽样调查数据,我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4.33平方米,较上年增加了1.81平方米。
  
  
  

评论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主办     北京市西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承办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020002
站点地图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90149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邮编:100032   技术支持邮箱:work@bjxc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