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政发〔2018〕6号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城区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07-26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经研究,现将《西城区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2018 年 7 月 5 日
西城区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聚焦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把握金融业对外开放新机遇和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积极推进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区域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金融工作会议和市政府专题研究西城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紧紧扭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减量集约、创新开放、均衡协调、质量首善、安全有序和普惠共享的原则,聚焦金融主业、创新思路、转变方式,更高水平全力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实现区域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加开放的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减量集约。严格落实好“一疏二控三减四降”的要求,加快“腾笼换鸟”,挖掘金融发展空间,实施资源精准投放,优化市场主体结构,促进高端、高效、集约发展。
坚持创新开放。强化前瞻性、系统性金融创新,围绕金融业对外开放、传统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新兴金融业态等重点领域,不断提高金融创新能力。
坚持均衡协调。坚持问题导向,合理优化空间布局和业态布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金融街辐射能力,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和联动发展。
坚持质量首善。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加快形成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
坚持安全有序。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统筹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确保稳得住、进得好,努力构建金融安全区。
坚持普惠共享。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拓展普惠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让金融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
(三)主要目标
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更高水平全力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期目标,到 2020 年,营商环境极大改善,金融管理和服务部门、创新型国际金融机构进一步集聚,打造财富管理中心,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创新能力显着提升,构建国内与国际融合发展、机构与市场互为补充、政策支持与服务配套相得益彰的金融产业发展格局,实现经济、影响力指标稳步提升。
中期目标,到 2025 年,对标国际标准和世界水平,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服务金融改革和国家战略能力进一步增强,高端金融要素、高层次金融人才集聚,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实力全球领先。
远期目标,到 2035 年,力争把金融街打造成为服务全国、影响全球的世界一流金融中心,成为引领世界金融创新的核心引擎,成为推动伟大祖国首都发展的强有力支柱。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工作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金融街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北京金融街服务局,为“一行两会”等金融机构创造良好工作生活条件。组建北京金融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坚持服务导向,市场化运作管理,建立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完善绩效考评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组建北京金融街合作发展理事会,充分发挥议事平台、沟通平台作用,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推进金融街发展。街道落实属地责任,形成“政府授权+跨界共治+专业运作+市场机制”的多方共治架构。发挥上市公司协会、银行业协会、证券业协会和金融街商会等驻区协会组织的作用,促进共建共治共享,提升金融街地区服务水平。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数据监测和工作平台,促进数据开放与共享,强化各部门工作协作集成。
(二)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推进政策创新和落地。抓住世行评价和国务院督查契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统筹全区各相关部门紧密围绕金融业及衍生板块创新产业政策,完善构建高精尖结构一揽子政策体系及实施细则,做好“9+N”政策体系在西城的全面落地。依托智慧西城公共服务大厅,构建“一号一窗一网一次”政务服务模式,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更多事项网上办理。建立“服务卡、示范牌、晴雨表、亲清会、光荣榜”服务模式,主动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在驻区机构实施服务卡制度,主动对接做好服务;在楼宇和园区开展示范牌活动,对贡献率高的楼宇和园区颁发示范牌,专职联络员主动做好服务;充分发挥大数据晴雨表作用,为企业提供精细服务;与企业的领军人物、核心骨干,建立定期见面沟通机制,深入交流合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创新服务方式,以促进人才扎根为基本,以住房落户和子女就学为牵引,以文化体验、健康医疗、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为保障的“一基本两牵引三保障”服务机制。加强与大型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沟通,做好大型国企金融板块的服务对接工作。加大对金融街地区空间资源高效利用,在建筑规模减量的前提下,疏解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企业退出,加快腾笼换鸟。统筹使用空间指标,将腾退空间优先用于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研究城市资产持有和盘活等相关政策。优化业态结构,进一步推动资管平台、理财业务和科技创新机构落地发展,支持民营企业提质增效,把金融街打造成为北京优化营商环境区域样板。
(三)全面提升金融街影响力
系统研究金融街品牌保护提升和高效利用。对“金融街”品牌进行全国性保护,申请驰名商标。探索符合金融业发展规律、市场化、跨空间的外溢承接模式,充分发挥金融街辐射带动作用。
强化金融街硬环境建设。聘请国内外知名专业机构做好金融街区域规划设计。制定金融街地区改造提升计划,完善城市绿地和慢行系统建设,研究二环路对金融街地区交通的影响,探索金融街东扩或打通金融街地区地下空间路径,改善环境质量,健全商务、生活、文化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工作生活品质。加强区域资源统筹,国家大剧院、天桥演艺区、西单商业区等资源更好地为驻区机构提供服务。优化高端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加强“一楼一品”建设,提升金融文化氛围。打造高端社区、精品四合院等人才公寓。发展国际学校和国际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完善国际医疗服务项目,做好外资金融机构配套服务。
推动金融仲裁、金融征信、金融公证等机构落地。多渠道促进交流合作。不断提升金融街论坛等活动的影响力,推动国际高端金融对话和交流合作,打造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大型金融机构、金融行业组织向全球发布权威信息的重要平台。持续加强金融街与伦敦金融城、纽约华尔街、德国法兰克福等国际金融中心及摩洛哥卡萨布兰卡、韩国首尔等特色金融城市交流,提升金融街的国际知名度。
(四)加快建设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
研究制定《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及相关支持政策,实施“十六项工程”,推进监管科技、产业生态、标准引领、专业服务、营商环境“五个创新体系”建设,形成金融监管、产业发展、业界标准、应用展示、服务创新“五项国际示范”。优化空间布局,以北展地区为核心区,以德胜地区、广安地区为拓展区,形成布局清晰、功能明确、协同联动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选择高水平孵化器和先进孵化模式,加速布局发展金融科技产业。北展地区重点布局金融监管核心科技、金融科技核心业态,以及支撑金融科技的创新型专业服务,探索建设国家金融科技业态监管实验区;德胜地区、广安地区主要承接金融科技的创新业态和创新平台,通过专业服务促进组织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核心区建设提供空间和产业结构支撑。
发挥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优势,以金融监管科技为核心,突出金融数据、信用评估、云资源等特色专业服务,以创新型金融企业为重点,与其他功能区、外省市错位发展。深化金融科技融合发展,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博鳌论坛主旨演讲精神,围绕金融街国际化水平提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环境,加大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在西城落地。加大金融街外资机构引进力度,重点吸引外资参与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公募基金、期货、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银行卡清算等业态,鼓励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创新,促进内外资机构竞合发展。服务好“一带一路”机构,推动北京和香港的企业用好“新三板+H 股”新政策,在两地交易所同时挂牌上市。积极利用金融市场、资本账户开放等扩大开放制度安排,促进境内外市场联通,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做好跨境人民币清算、结算业务,做好金融基础设施、金融要素市场设立跨境电子交易平台的落地服务工作。争取 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IE(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利用好 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
试点政策,支持驻区机构申请跨境人民币试点业务。支持区域大型进出口企业拓展金融业务,用好国内国际双向资金资源优势,不断创新互利共赢的新型贸易。打造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新高地。
(六)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统筹优化金融业态布局和公共服务,服务首都经济发展大局。对接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其他金融功能区需求,提升首都金融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和竞争优势。立足金融街金融总部机构集聚优势,积极支持雄安新区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京津冀金融产业链协同发展。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充分发挥金融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引导金融资源服务农业现代化,积极对接金融机构为贫困地区发行债券融资项目。支持发展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支持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农村电商等新产业。完善“1+N+P”融资对接模式,支持“三城一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全市高精尖产业构建。围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强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对接力度,重点推动科技、文创类企业上市融资。搭建互联互助平台,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
推动区属国企参与金融业发展,深化与央企、市企、大型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推动企业上市,吸引基金、社会优质资本参与区属企业混改。
(七)持续关注金融发展新动态
充分发挥金融专业研究机构和智库资源优势。用足用好区域智库力量,高效衔接新华社、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中证金融研究院、金融四十人论坛等研究机构。探索成立金融街智库联盟,完善金融街研究院运行,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和金融改革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智力支撑。全力防控金融风险。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继续保持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案件高压态势,加大对投资者的教育引导力度。学习“监管沙盒”先进经验,争取国家相关政策试点,建设金融科技业态“监管实验区”,创造“安全区域”。加强学习培训,深化调查研究,推动部门数据集成,用好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提高对金融业发展动态的把握和反应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健全经济发展服务工作专班,组建“一办九组”,落实专项任务、强化督查考核,实施叠图作业、挂图作战,加强进度管控,每周调度,会商破题,创新方式方法,固定政策成果,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一办”即经济发展综合协调办公室,统筹推进全区经济发展;“九组”即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组、总部机构精准服务专项组、金融工作专项组、金融科技创新专项组、楼宇提升专项组、异地经营企业服务专项组、服务业扩大开放专项组、国企发展专项组和统计分析专项组。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以及工商联、行业协会的作用,自觉围绕增强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谋划发展、推进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督导落实。做好政策“最后一公里”落实,明确完善重点任务清单、重点服务企业等,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制定产业指导目录和重点任务分工落实方案,明确重点工作、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加强实施情况的督导。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本意见精神,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三)强化宣传引导。打造符合核心区功能定位的经济新高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两个转型的具体举措,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广泛宣传政策,给予市场环境稳定预期,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