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之最:元代南北大运河的北端码头——海子
什刹海,在元代称海子(海子的前身为永定河古河道的一部分),由前海、后海、西海(今积水潭)组成,水域面积约三十四公顷,是一处风光旖旎、深得人民喜爱的市井宝地。
元灭南宋统一全国以后,刘秉忠秉承元世祖忽必烈的意旨,主持相地、规划和建设元大都城。为了解决大都的漕运问题,由当时杰出的水利专家郭守敬任都水监,主持修凿通惠河,建白浮堰,引白浮泉、玉泉等西山诸水汇于积水潭。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河道告成。自此,从江南驶来的漕船,可以从通州以南的高丽庄经闸河径入大都城。元李洧孙的《大都赋》中有“川陕豪商,吴楚大贾,飞帆一苇,经抵辇下”的描写。当时来自各地的漕船,均停泊在积水潭,史籍里更有“舳舻蔽水”的记述,由此亦足以想见当时的盛况。元世祖忽必烈见此大悦,遂赐名为“通惠河”,并一直延续至今。
作为元代南北大运河的北端码头,积水潭(海子)为元大都的城市生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食等物资用品保障,对元大都的繁盛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至今,什刹海依然是京城一处游览胜地。2005年,什刹海地区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个城区”之一;2009年,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奖”。